小小“塑料袋”,今年以来频频现身聚光灯下———
4月16日,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在一片热议和观望中出台;今天,《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实施;8月,倡导“绿色奥运”的北京第29届奥运会,将全部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取代传统塑料袋……
“塑料袋”,曾被视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可如今,这种以石油为母料的产品,已经沦为让人类头疼不已的隐形杀手:它们能够在地表、水体、泥土中安然“存活”300年甚至更久。因此,这一“最伟大”的发明,同时兼具了20世纪“最糟糕”的发明“身份”。
拜现代科技所赐,一种以淀粉(主要为玉米或木薯等)、植物油和维生素等为碳源,只要有阳光、土壤就能自然降解的可再生资源———“降解塑料”,在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应运而生。令人不无意外的是,在中国,生产可降解塑料袋原料的主要“大本营”,就在南京。
印象——“玉米香”里走进生产车间
江宁百家湖畔,比澳格(南京)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每年出产超过7000吨生物降解树脂———也就是生产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原料的厂区,没有噪音轰鸣,也没有石化产品惯有的异味,反倒是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味。除了安静,就是干净,这是记者对比澳格的第一印象。
“传统PE塑料袋,以石油中提取的聚乙烯为原料,属于高分子合成材料,使用后埋在土中,300年都不能完全降解,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这也是传统塑料被称为‘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走进厂房之前,企业的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说,“我们生产的生物降解树脂目前以玉米为原料,3个月内即可在堆肥条件下全部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循着一股玉米的甜香,记者走进厂房。车间里成包成包地堆放着已经加工好的玉米淀粉,技术人员说:“这些玉米淀粉只要与聚乳酸、聚己内脂等其他生物质材料按一定配比进行调和,就能生产出颗粒状的生物降解树脂母料。”
偌大的厂房内有3条生产线。“这条生产线是我们自行研制的,完全国产,生产能力和性能丝毫不亚于价格昂贵的进口机器。”
整条生产线约10多米长,技术人员形象地把生产母料的过程比喻为“拉面”:经过调和的原料就像“发酵过的面粉”,被机器加工成数十条粗细均匀的黄色“面条”。这些“面条”挂在半空中经过风干和降温处理,很快便由软变硬,紧接着进入下道工序———切割,一根根“面条”被切成比米粒略大的黄色颗粒,待完全冷却后即可装包。
车间边上的生化实验室,一般情况下严禁除技术人员以外的任何人员进入。这里就像化学实验室,技术人员根据生物成分的不同配比,研制出生产各种母料的原料。“比澳格生产的母料,根据淀粉和生物成分的含量,又分成全生物降解树脂和可降解树脂,共有10多个品种。”技术人员说。
走在比澳格的车间里,感觉不到一丝粉尘。技术人员说,这是因为所有原料都是纯生物成分,生产中只使用蒸馏水,并可以循环使用,不产生任何废气和废水,是典型的“清洁生产”。此外,降解塑料与普通塑料不同,它拥有相对严格的保质期。以100%生物降解的全降解塑料袋为例,在外包装不破裂、不受潮、不长时日晒的情况下,保质期为1年。
“除了原料不同,生产传统塑料袋和降解塑料袋的机械、流程并无二致。”比澳格公司负责人说,“这就为传统塑料袋生产厂家转产降解塑料袋提供了便利。”
对话——“为这一天,我们苦等了17年”
6月1日,南京已经“入夏”。可是,在比澳格人的眼里,却是“春天”来了。
“限塑令”的颁行、“国标”的参与制订、产品备选“绿色奥运”。最欣慰的莫过于为降解塑料奋斗了17年的比澳格技术团队,更让技术团队带头人陈昌平欣慰的是,他事业的“接力棒”已经顺利传到了29岁的儿子陈贻手中。
记者:我们注意到,你现在的身份是企业的技术总监,在这17年中,你所扮演的究竟是怎样的角色?
陈昌平:我是国内第一代从事降解塑料研制和生产的那批人中的一个。可惜的是,他们没有一个人像我一样坚持到今天。早在1991年,国家相关部门下定决心治理“白色污染”,国内陆续诞生了一批从事降解塑料生产的企业。可是由于不掌握核心技术,大部分企业在短时间内陷入困境,几年后便纷纷关门歇业。
记者:你所在的企业当年也遭遇困境了吗?
陈昌平:我当时是南京一家降解树脂化工企业的厂长,企业当时拥有堪称一流的生产设备,但由于对降解树脂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原料配方几乎一无所知,根本生产不出符合要求的降解塑料。
当时,国内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在进行降解树脂的研发,我们虚心向他们请教,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搜罗了一批生产塑料制品的高手,盼着能大干一场。努力了整整3年后,我们勉强做出了符合条件的初期产品,虽然可称为“降解树脂”,但物理性能较差。通过不断完善,1995年我们终于成功生产出生物含量达50%的降解树脂制品,可以说,在当时的条件下,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基本成熟了”。可向市场上一推,反响却并不好。
无奈之下,从1996年开始,我们联手日本WONDA株式会社转攻日本市场。可合作刚刚进行了一年半,日本WONDA因种种原因宣布退出,企业的经营彻底陷入窘境。
记者:这样的困境一直持续了多久?陈昌平:1996年前后,以石油产品为母料生产的传统塑料价格低廉,相反,我们开发的降解树脂成本较高,因此我们虽然竭力吆喝也始终没有“回头客”。一些发达国家虽然对环保非常重视,可我们的产品当时还没有通过国际相关质量认证,因此出口也频频受阻。
在挫折面前,“坚守”成了我和我的团队最重要的事业保证。靠着这份“坚守”,我们选择了一条“堤内损失堤外补”的路径,先后开发出洁厕皂、彩蜡、增粘剂……赚的一点钱,不断用在降解树脂产品性能和质量的改进,默默地等待着转机。
2002年,我们的机遇终于来了。记者:这个机遇是指接受“澳大利亚比澳格”的投资?
陈昌平:是的。其实这个过程值得许许多多的人反思。
事后,我们才知道,从2000年起,“澳大利亚比澳格”就对我们的产品进行严密追踪了。整整两年,他们作出了投资决定。2005年,比澳格(南京)公司成立。紧接着,我们的产品得以迅速向高品质攀升,并顺利获得了欧盟、美国、日本的国际质量认证,从此成功打入国际市场。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成功研发出了完全国产的全套生产设备。目前,我们是美国生物降解协会认可的全球11家全降解树脂生产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全降解膜类原料通过认证的企业。现在,我们在国内已拥有7家规模加工厂,其中南京2家,我们的客户遍布世界各地,降解塑料母料的销售每年呈几何倍数增长。可以说:我们告诉了全世界,中国生产的降解塑料是世界一流的。
记者:从经营企业的角度看,比澳格已经成功了……
陈昌平:我已经60岁了,比澳格(南京)公司成立时,我知道“我的使命完成了”,从澳洲留学归国的儿子接“帅印”的时机也已经成熟了。进入2008年以来,“限塑令”的实行,北京奥运的召开,都为降解塑料事业带来了发展的“春天”。我经常对家人说,为了这一天,我等了17年,可17年之后,我还有更多的事要做。
记者:你所说的“更多的事”,指的是什么?
陈昌平:比澳格(南京)公司是中国降解塑料副会长单位,也是塑料袋“国标”的参与制定单位,我本人也是塑料袋“国标”制定的专家审查组成员。在行业内部,对塑料袋“国标”已经呼唤了许多年,现在标准出台了,对于我们这样的企业来说,是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尽管我国的“限塑令”刚刚施行,但这必然导致传统塑料袋生产企业的大“洗牌”。事实上,今年以来,已经有许多生产传统塑料制品的中小型企业倒闭关门,但更多的厂家开始转型生产降解塑料制品。所有这一切,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应该是好事,随着降解塑料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人家,根治“白色污染”将迈出一大步,公众的环保意识也将进一步提高。
审视——“玉米袋”能否搅动“一池春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限塑令”、奥运会,给降解塑料生产企业带来了商机,可普通百姓与降解塑料的距离似乎还很遥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消费者甚至还分不清降解塑料与普通塑料的区别,一般消费者不愿意为超市或商场购物袋多掏几毛钱,更别说是价格比普通塑料袋高出许多的降解塑料袋。
对此,比澳格(南京)公司总经理陈贻告诉记者,为“转战”国内市场,他们已经想好诸多对策,目的就是让降解塑料更快走进国内寻常百姓家。
陈贻说,国内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商业化开发已经经历了30多年。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以后,产业界对可降解塑料的研发逐渐集中到了淀粉添加型塑料方面,主要为聚烯烃类和聚苯乙烯中添加或共混淀粉的品种,可这类塑料的市场推广始终未能有效打开。近年来,国内科技界已开始转向全生物降解塑料的研发,同时也开始全生物降解塑料的产业化开发。可受制于价格偏高、性能还不十分过关等原因,全生物降解塑料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还比较低,因此,企业的当务之急在于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性能、推进市场化。
“近年来,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在一定程度上帮了降解塑料产业发展的忙。”陈贻表示,“降解塑料与普通塑料在成本上的差距越来越接近。经过研发,我们已经能生产一种由淀粉与聚乙烯材料混合生成的降解树脂,成本价格已与传统塑料袋基本持平。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研发了用热塑性淀粉替代传统淀粉的新型原料,这一产品的价格将比普通塑料袋低30%至40%,而这类降解塑料制品的生物含量最高可达60%,其承重和防潮等性能也都符合国家标准。”陈贻认为,降解塑料的成本与传统塑料接近,解决了降解塑料走向市场、走进寻常百姓家中的最大难题。
“同时,我们积极扶持和指导下游塑料加工企业加盟生物降解事业。”陈贻说,目前他们在国内按区域已与7家塑料加工企业合资合作,引导成百上千家塑料加工企业投身生物降解产品的制造。
6月1日开始实行的“限塑令”,是降解塑料打开市场的最好机会。从今年初传出“限塑令”的消息以来,公司的业务量骤增。不少超市、卖场等大型商贸企业,前来定制降解塑料购物袋。不少企业认为,过去商家为消费者提供免费的塑料购物袋,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限塑令”实行以后,减轻了经营者的成本,作为对环保有责任感的企业来说,用节省下来的成本采购可降解或全降解的塑料购物袋,并以相对低廉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购买,一举多得。
据悉,我市的大众书局已先期在上海、南京、扬州等店面全部使用淀粉基塑料袋,苏宁电器、五星电器、海尔曼斯、克莉丝汀等企业也正在积极洽谈之中。不久的将来,市民在这些企业的卖场购物,就能用上降解塑料袋。
据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委会发布的消息,全国一年消耗的塑料袋约500万吨,其中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量约50万吨。6月1日以后,需求量应该大幅上升。
彻底消除塑料产生白色污染,不仅需要人们的环保意识,最关键的还是寻找一种廉价的替代品上。如今,玉米塑料出现了,在科研领域上,“苕粉塑料”、“秸秆塑料”等也都在研发。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不仅是我们使用的购物袋,还有一次性餐盒、餐具、手套、浴帽、塑料台布,甚至是牛奶盒、食品包装袋等等,都能用上降解塑料。”陈贻信心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