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7美元购入一个港口,简直不可思议……只是,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这个位于加拿大以北哈得孙湾的丘吉尔港都被浮冰封锁着,鲜有船只通过……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1997年,美国铁路大亨布罗(Pat Broe)毫不犹豫地签了张小额支票,以象征性的7美元购入丘吉尔港,并坚信将从中获得100万美元的年收益!千万别以为他疯了!在布罗看来,这个北冰洋小港蕴涵着无限的商机,因为他留意到一个全球性的灾害现象——气候变暖。这种现象在北冰洋表现得尤为显著。受该现象影响,北冰洋上的浮冰在逐年减少。据科学家们预测,到2070年,在夏季,北冰洋将完全解冻!具有先见之明的布罗打算在此之前就开始经营他的生意。随着封锁港口的冰雪渐渐融化,加拿大以北逐渐呈现可通航的航道,这便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而对于那些必须绕过巴拿马运河才能在亚洲和欧洲之间往返的货轮来说这是条真正的捷径。还有什么可说的呢,丘吉尔港恰恰就坐落在这条捷径之上。也许在未来几年,货轮将蜂拥而至。布罗认为,这个港口俨然是通往加拿大的一个新的入口,将为他带来无比丰厚的收益。
一个古老的梦想
几个世纪以来,这个“西北航道”一直承载着商人和航海者们的梦想。自从欧洲和亚洲之间开始通商,商人和航海家们就一直锲而不舍地寻找着一条能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捷径。起初,他们必须绕过位于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但航程太长了,而且合恩角附近又经常有可怕的暴雨来袭,实在令人生畏……
1914年,美国人终于在墨西哥以南、北美洲和南美洲交界的地峡最窄处开凿出了一条运河:巴拿马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程。自那以后,满载货物的轮船只须稍稍绕个弯便可以穿梭于两大洋。尽管如此,欧亚间的航程仍有2.3万公里,纽约和亚洲之间的航程有1.8万公里。假如船只能从加拿大北部经过的话,这两个航程都将缩短至1.6 万公里以内。
但截至目前,北冰洋的条件仍不利于通航。1904年,挪威探险家罗尔德·亚孟森(Roald Amundsen)成功地通过了西北航道,他花了整整两年的时间一面避开浮冰一面摸索前行。1969年,美国人把油船加固改造成破冰油船,→→为的是把石油从阿拉斯加油田运到纽约,然而计划很快终止了,改造后的破冰油船还是被大浮冰永远地卡住了……
那么现在的情形如何呢?即使是夏季,航道的某些航段仍被冰障堵塞着。不过,二十几年后,这些最后的障碍物终将消失,但通航不可能等上二十几年。事实上,用双层船壳进行加固的一些油船和集装箱货船在冰雪彻底融化之前就将冒险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