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地处北欧,常年平均气温较低,更有1/6的国土位于北极圈内,可供万物生长的日期比大多数国家都短,这就使得瑞典的生态基础较其他国家更脆弱。但是每一个来瑞典的游客,都会有一个印象,不论是人流繁忙的机场、火车站,或者偏远的乡村小道,总是特别干净。
是什么原因让瑞典这个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从重工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的国家,在环境方面有如此优异的表现?
在2009 年 7月出版的《瑞典垃圾处理报告》的扉页,瑞典废弃物管理协会主任魏内· 维奎斯特开门见山地写道:“瑞典的废弃物处理水平是世界领先的,我们应该为此感到骄傲!感谢所有国民和生产商、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2008年瑞典97%的废弃物都得到了回收。”
上面这段话或许可以作为一个线索,让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探寻一下问题的答案。
从源头开始回收
有一个说法,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换个角度说,让一件商品从被生产开始,经使用到回收,一直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也即是确保“宝贝”不至于变成“垃圾”的重要手段。当所有废弃物不分种类规模堆积成山的时候,再想要分拣利用的难度可想而知。所以,垃圾收集,要从源头开始。
收集的源头,并不是在你将垃圾丢入垃圾箱的那一刹那,而从源头收集,开始在产品被制造以前。
自上世纪末开始大量增加的电子产品,更新速度比一般产品要快很多,电脑、手机、Mp3,这些产品回收困难,却又包含了大量对环境有巨大毒害的元件。电子产品的印刷电路板(PCB)由玻璃纤维、强化树脂和多种金属化合物组成,而含有铅、汞、镉等元素的纽扣电池,一粒电池即可以污染600吨水。
在瑞典,在你要生产销售电子产品之前,你必须有完善的回收处理流程和设备,并在产品的说明上详细标注如何在使用后将此产品回收——生产者负责,这也正是欧盟针对电子产品回收制订的环保指令《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的指令》(WEEE)的核心内容。
WEEE指令规定,生产企业对废旧家电有回收和再利用的义务。规定包含的电子产品范围很广,从自动售货机、冰箱、洗衣机这种大件产品到荧光灯管和MP3这样的小家电一应俱全,并要求在2006年底前完成人均每年回收4公斤以上的目标。
瑞典早在WEEE规定之前就建设了完备的生产者责任回收体系,2007年瑞典人均回收17.4公斤的电子废弃物,是欧盟规定的4倍还多。
垃圾分类回收是瑞典垃圾收集的另一大特色。瑞典每户人家都有好多个垃圾筒,对应的是不同的垃圾分类。瑞典人在垃圾分类上面认真得可爱,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生活垃圾、金属、电池、纸张、塑料这些基本分类以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废弃物的利用效率,更有很多细分小类。
譬如同样是纸,在垃圾回收的时候,平时看的报纸、打印用纸是一类,而牛奶、果汁的纸包装则是另外一类。如果把这两类纸混在一个垃圾袋里,等到扔垃圾的时候就会犯难。因为大多数生活小区的垃圾房都把这两类“纸”分成两个不同的垃圾箱,开始归类的时候不注意,到时候还必须在垃圾房里把这两样东西分拣开来。
瑞典的小区垃圾房起码有8-10个不同的箱子,每个垃圾箱上都有清楚的标识。如果有一件商品你觉得不再需要了,但是可能对其他人有用,不管是自行车还是微波炉,你都可以放到一个公用的“交流废物间”里,一个居住小区有一个这样的公用的小屋子,这样的交流方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物尽其用”。
用技术减少污染
瑞典对待废弃物的另一个办法是,通过不断提高废弃物处理技术,来减少污染,提高回收效率。
瑞典处理废弃物有四个层次,首先考虑回收再利用;回收再利用有困难的,尝试生物技术处理;生物技术处理不了的,焚烧处理;如果确实不适合焚烧的,再掩埋。由于在废弃物回收、生物处理、垃圾焚烧领域都科技先进,最后填埋处理的比例不高,而且逐年下降,2004年的时候瑞典还有9.1%的垃圾需要填埋,到2008年,这一数据降至3.0%。
相比填埋垃圾的逐年下降,现今垃圾焚烧技术在瑞典的应用就广泛得多了。2008年,瑞典48.5%的垃圾通过全国22个垃圾焚烧中心进行焚烧处理,通过垃圾焚烧产生了13.7 兆瓦时的能量——大多数用作取暖。2008年瑞典通过垃圾焚烧为81万户家庭供暖,占全瑞典供暖能量的20%,此外剩余部分能量为25万户中等大小的家庭提供了日常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