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8日在京发布了我国学科发展年度报告。其中大气科学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在气候变化规律、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减缓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我国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取得了系列成果。我国实施了“全球气候变化预测、影响和对策研究”“我国未来20-50年生存环境变化趋势的预测研究”“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的机理和预测理论的研究”等重大科技项目和研究计划,气候变化监测、情景预估、影响评估和适应减缓对策工作正在逐步开展,并初步形成了气候变化科研和对策评估专门队伍。
我国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监测归因能力显著提高。建立了近500年我国东部历史气候旱涝等级变化数据,由此具备了对强降水和特大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登记的监测能力;建立了权威的近50年中国区域月平均气温和月降水量格点数据集,给出了我国近50年平均气温以0.022摄氏度/年速率上升的趋势。
在气候变化影响、适应及脆弱性研究方面,我国开展了“三峡工程”建设气候可行性论证和水库周边气候立体监测,以及气候变化对我国大中型水库水资源的影响和水库对局地气候的反馈评价工作;评估了气候变化影响下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可行性影响评估报告等。我国还开展了气候变化对区域尺度水资源的影响模拟,初步建立了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评估业务规范;重点加强了风能、太阳能的调查、评估和监测。
在减缓气候变化研究方面,我国建立和完善了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和排放的监测系统和分析手段,取得了温室气体大气浓度,工业源、农业源、垃圾填埋温室气体排放参数监测和排放量计算的初步资料;提出了我国减缓主要温室气体的对策和建议,包括能源技术管理政策、减排二氧化氮技术对策等;重点组织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战略和对策研究,包括气候变化问题的平等权利准则、清洁发展机制、技术转让等问题。(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