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物种大规模灭绝的时代,而人类在这个过程中担当了难辞其咎的负面角色——占用自然环境、渔猎、污染、贸易。很多野生动物由于其皮可穿,毛可用,肉可食,可做药而遭到了灭顶之灾。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袋狼?它也跟袋鼠一样,属于有袋类的动物,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上,在1933年前还可以见到,它的头像狼,身子像狗,身上还长着像老虎一样的斑纹。但是随着新世界被人类开发利用,它很早就从人们的眼前消失了。其实还有很多很多野生物种已经在我们眼前永远地消失了,可以说现在物种保护迫在眉睫。
物种现在的形势——科学上的估计不一样,有的说是一天有一千多种,或者一秒就有一两种在灭绝,国际上现在一般统称为多样性丧失的一个大问题。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环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人类生存的一个基础。
前几年,联合国制订了一个规划,要求在2010年以前显著降低全球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的趋势,但是去年的一个评估认为这个任务没有完成,所以形势比较危急。
需要强调一点,我们一般的认识,像老虎啊大熊猫等等都快灭绝了,我们要把它们保存下来,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保护物种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要维持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而不仅仅是把这些物种留下来——保着、养着、种着。
◆主讲
■什么是濒危物种?
级别是怎么划定的?
濒危物种,我们的印象就是数量少或者快要灭绝了,像老虎、大熊猫、白鳍豚等等,这个印象没有错。另外还有一个,受国家保护的我们一般也把它统称为濒危物种。
那么濒危物种到底是怎么定义的?濒危有没有不同的级别?濒危的程度是如何定的?另外不同的物种之间,你比如说十万头大象和一百只蝴蝶,我怎么去比谁更濒危?那么这里面就牵扯到不同的标准。大象虽然还有四十万头,很多,但是它的繁殖率非常低,大概是在十年左右才能生一头,那么像蝴蝶,虽然说只有一百只,但是一只蝴蝶能生几十、数百枚卵,繁殖起来很快。所以它们在生物学意义上,濒危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很早就汇集世界上各个方面的专家,对物种的生存状态——包括它的数量、面积以及生物学特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进行衡量,然后把物种的受威胁程度在红色名录里面,分出了绝灭、野外绝灭、极危、濒危、易危、近危、需予关注或缺乏数据、未评估等等这么一些类别。真正意义上的濒危物种是极危、濒危和易危这三类。现在举一些例子。
绝灭:有种鸟叫旅鸽。一百多年前在北美是铺天盖地,当初人们还没有自然保护这个概念,所以当时欧洲人移居北美以后,因为这个东西非常好捕捉,就用网、用枪甚至用大炮等等捕杀作肉食,有时甚至一堆堆地沤起来当做肥料。经过这么几十年的捕捉以后,到了1900年记录了最后一只野生的旅鸽被杀,1914年,最后一只饲养的死亡,这个物种就算是彻底地灭绝了。其实这个很快,从五十多亿只,想想跟世界的人口差不多,一百多年基本上就给灭绝了。
野外绝灭:大家非常熟悉的就是麋鹿。八国联军的时候,在清朝的南苑皇家猎园,最后的一群被弄走了几只,还有一些跑掉的,慢慢地在我们国家就灭绝了。后来一个英国的贵族把散布在欧洲的十几头麋鹿全部收到他的庄园里养,慢慢地发展起来了。现在我们国家重新引入以后发展得非常不错,在南苑、在江苏的盐城、湖北的天鹅洲等等很多地方都是半放养、放养状态的。现在最好的是湖北的那个,最近几年已经有跑掉的,在野外已经慢慢地发展了一个群体,所以麋鹿现在的前景看起来非常光明。
极危: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白鳍豚,在1999年考察只发现了4头,以后经过多次考察再没有在野外发现过。我记得媒体有一些报道,说有一些拍的录像等等,但是都不太清楚,只能作为疑似。那么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就是说从1999年再过五十年,如果我们在野外没有见到白鳍豚的话,那么这个物种就可以正式宣布野外绝灭了。所以目前还有三十多年时间,非常危急了。
濒危:比如麝。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国家的麝大概是在100万头以上,随着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的捕猎,在这个世纪初有专家调查,大概还剩不到六万头,它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提升为国家一级。从现在的调查情况看,数量有所上升,但是按我的估计应该还不会超过十万头。
麝相当于肚脐的地方有个腺体,麝香分泌以后就储存在里面,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形成一个麝香包,干了以后它的麝香大概是30克左右。麝香是名贵的中药,高级的香料,而且用量非常大。
天然麝香现在的价格大概是600元一克,比黄金要贵许多,大家可以算一个香包是多少钱。对于贫困山区的人来讲的话,一个香包就能抵一年或者好几年的生活费,麝受到潜在的威胁还是非常严重的。
易危:八九十年代以前中华鳖是非常多的,现在它的野外数量很少很少了,一般家养的大概是20元钱左右,但是一只纯野生的大概要卖到几百元钱一斤,现在这个资源也是不多了,像这一类的叫易危。
近危:比如果子狸。就是接近濒危的意思,一般来说就是你要去找的话呢,基本上能够见到,生存还是受到一定威胁。
其他:另外还有几个等级。需要予以关注,像麻雀是非常普通的物种,要做评估的话一般就给它一个需予关注。还有缺乏数据,现在很多物种我们有记录,但是对它的生活习性等等并不了解。还有一些未评估,根据IUCN的红色名录的统计,我们在科学上已经有记录、分类、给予名称的物种,大概是170多万种,做了濒危等级评估的只有五万多种。而且现在估计,全世界的物种,有的说是一千五百万种,还有的说有上亿个物种,现在发现的、已经定名的还不到二百万种。所以现在这也是非常着急的一个事,没有被发现的物种,可能在我们不经意中,比如今天我们讲完这节课,可能几千种就没了,我们也不知道。
还有一个就是植物。植物受的威胁差不多是动物的一倍。我们国家借鉴IUCN的方法,也组织科学家做了一个中国的红色名录。植物濒危的比例相当高。我们现在常用的一些木材、药材,基本上都是濒危的。
■国际公约及其附录
严禁或限制国际贸易
有一个对濒危物种的保护和利用影响非常大的国际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强势的公约,你要违反的话就是犯法,而像生物多样性公约等等,它只是一个约束性的,是希望、建议你做什么。这个公约不一样。比如现在走私象牙,被逮着以后肯定要判刑,它的根据就是这个公约。那么现在这个国际贸易公约已有175个缔约国——对比一下,联合国是192个成员国。
我们国家有两个机构。像我所工作的单位叫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是属于这个公约的一个履约的科学机构,还有一个管理机构,设在国家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