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由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协办的“2006中国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论坛”上,众多人士围绕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以及石油替代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据清华大学核研院新能源所的李十中教授介绍,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将目光投向以秸秆类木质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用纤维素乙醇和FT柴油替代石油,燃料乙醇、生物柴油、沼气等生物燃料成为发达国家大都市的主要运输燃料。美国加快了生物燃油替代石油的步伐,提出“25×25”口号,即到2025年要用生物燃油替代25%的化石运输燃料;瑞典2005年的生物质能源已占全国能源消耗的25%。正是看到了生物能源产业背后的巨大商机,比尔·盖茨投资8500万美元购买了美国太平洋乙醇公司54%的股份。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燃料乙醇年生产能力达102万吨,乙醇消费量占全国汽油消费市场的20%,成为仅次于巴西、美国的第三大燃料乙醇生产和使用国。国家财政也将大力扶持这一新兴产业,包括“实施弹性亏损补贴、原料基地补助、示范补助、税收优惠”等在内的新财税激励政策和措施,将为建立战略性的生物燃料产业提供保障。而科技部也将在“十一五”期间投入1.5亿元,进行以生物质能源与化工为主的研发,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两院院士石元春还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工程院可再生能源重大咨询项目——生物质能源课题》的研究成果,通过对我国生物质土地、
原料、技术、经济、环保、可持续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社会认知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提出“建设年产1亿吨的生物质油田”的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