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加入少量乙醇,1吨餐厨剩余的泔脚油就能“变身”0.8吨生物柴油,成为燃油锅炉和燃油机械的“口粮”。如此一项变废为宝的好技术,如今却因泔脚油的大幅涨价而陷入困境。
原料涨价,企业倒贴
从毫不起眼的餐厨废料,到炙手可热的炼油原料,短短几年,泔脚油的身价不知不觉翻了好几个跟头。“三四年前,泔脚油每吨售价不足1000元,现在炒到了3500元/吨,很快就赶上柴油价格了。”中国生物质能开发中心理事会副理事长、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颜涌捷告诉记者,原料价格大涨不仅使泔脚油炼油变得无利可图,不少企业甚至还要倒贴成本。受此影响,奉贤一座原定于近期投产的2万吨生物柴油生产线,只好暂时搁浅了。
事实上,随着生物燃料概念而身价大涨的,不只是泔脚油。原先被农民一烧了之的秸秆现在卖到了250元/吨,木制品加工剩余的木屑也从5年前的50元/吨涨到了300元/吨。据颜涌捷了解,目前不少生物燃料加工企业都因成本激增而举步维艰,在泔脚油炼油领域,全国仅福建一家公司尚且略微盈利。
蜂拥而上,问题凸现
作为一种新兴的燃料乙醇原料,玉米最近可谓名声大震。一些地方燃料乙醇项目大批上马,导致玉米价格飙升,引发了人们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也使生物燃料“赢得”了“与人争粮”的恶名。对此,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出要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对新建、扩建项目一律叫停,并对在建项目进行全面清理。
无独有偶,联合国近期发布的一份题为《可持续生物能源:决策者框架》的报告,在肯定生物燃料积极意义的同时,对其破坏生物多样性、引发玉米、甘蔗等粮食作物价格疯涨等负面影响作出了客观分析,提醒各国政府更为审慎地制订生物能源发展政策,避免操之过急。
此外,在生物燃料的原料回收链上,同样存在着隐忧。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从事泔脚油、木屑等原料回收的有两张网:一张“公网”,一张“私网”。“公网”回收的原料大都用于肥皂、蚊香等日用产品的制造,用于生物燃料加工的原料则主要来自“私网”。这样的供货渠道无疑给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增添了部分“不规范因素”。
理性发展,前景看好
那么,被视作能源“希望之星”的生物燃料,是否会在一片涨价声中偃旗息鼓呢?面对记者的提问,颜涌捷的脸上显出一丝忧虑:“很多时候,过度炒作害了生物燃料的发展。”但他同时强调,生物燃料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化石燃料总有一天要用完,人们必须未雨绸缪寻找替代能源。其次,与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通常用于发电相比,同属清洁能源的生物质能可以直接变油,在应用上具有一定优势。颜涌捷表示:“生物燃料的某些负面效应客观存在,但我们绝不可因噎废食。”
上海天之冠可再生能源有限公司研究员史吉平则更多地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待涨价的影响:“原料涨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吓跑’一部分盲目投资,使整个行业的发展更理性、更规范。”
专家指出,作为一项新兴产业,生物燃料的发展应遵循适度发展原则,杜绝炒作和盲从。同时,国家应尽快出台相应的补贴政策,以促进可再生能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