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2006年燃料乙醇行业的关键词是“跑马圈地”,2007年的关键词就是“大浪淘沙”。这一轮,胜出者所追求的回报将不仅是财政补贴,还包括靠技术突破得到的市场优势与经济效益
“粮食当家”的时代,四家定点企业垄断燃料乙醇天下,其背后都有中粮、中石油、中石化的身影。中粮全资拥有黑龙江肇东华润酒精,控股安徽丰原生化,还持有吉林燃料乙醇公司20%股份,中石油持股吉林燃料乙醇公司55%,中石化则参股河南天冠燃料乙醇公司。过去困在四家定点企业中,谁也无法展开手脚。
稳定的局面将在新一轮调整后打破。《生物燃料乙醇及车用乙醇汽油“十一五”发展专项规划》早已编制完成,但至今没有颁布。据乔映宾透露,原湖北、山东、河北、江苏四个仅有试点城市的省可能在“十一五”期间全省封闭推广乙醇汽油,广西、四川、江西、湖南、甘肃和直辖市重庆也提出来要在全省区封闭推广。一个省区一旦确定为封闭推广,将根据本省区情况计算需要的燃料乙醇量,总的盘子确定之后再在省区内选择业主,由企业报项目审批,行业大洗牌的日子已到来。
其实,早在“叫停玉米”之前,国内涉足生物质能源产业最深的中粮集团就开始向非粮领域转变,并在2006年四处布点的基础上加快研发步伐,不过,正因为它拥有最大的“绿金”梦想,也感受了最多原料转型的痛苦。
“黑金帝国”领导者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亦不甘落后,它们一方面急于在洗牌过程中抢占先机,另一方面缺乏中粮那样的商业驱动力,表现颇有几分虎头蛇尾,但它们掌握了销售终端,没有其参与产业就不能形成一个循环,这个砝码也增加了它们在寻求合作时的价值。
并非仅是“巨无霸”的游戏,还有一支奇特的民营队伍,当大国企还停留在纸面上的喧嚣时,他们早已默默在非粮液体燃料领域鏖战多年,向上没有财政扶持,向下没有销油渠道,尽管迄今为止几乎无人在这一领域内收回投资,后来者仍络绎不绝。
生物液体燃料的竞赛中“原料决胜负”,如果无法把握原料的成本和原料的来源,所有不利因素都会向后放大,这正是民营企业优势所在,他们嗅觉灵敏,生产灵活,熟悉农业和农民,能掌控高高在上的大国企力所不能及的细枝末节,从粮食到非粮的转变为其获得身份确认打开了一条缝隙。
还有隐藏的窥探者,他们是全球“绿金”领域的佼佼者,希望在中国机会中分一杯羹,动作最频繁的就是英国石油公司(BP)。BP投资5亿美元建立了替代能源研发中心,在中国贵州,他们试种了生物柴油的原料麻风树,在大连,与该市化学物理研究所签订了长达10年的试验合同,每年投入100万美元,在河北黄骅市,还种下了20亩甜高粱试验田。
BP的规划中也许将印度当作了中国的样本,沿印度主要铁路干线都可以看到麻风树,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该公司。目前中国政府对外资能否进入这一领域态度尚不明朗,BP主要通过试验项目试水,且总是与国内投资者结伴而行,有消息称它计划与中石油联合入股广西新天德能源——一家以木薯为原料生产酒精,准备转战燃料乙醇的民营企业。自2006年开始,BP与中粮也曾就甜高粱项目频繁接触。
如果2006年中国生物液体燃料行业的关键词是“跑马圈地”,2007年乃至2008年的关键词就是“大浪淘沙”,这一轮,胜出者所追求的回报将不仅是财政补贴,还包括靠技术突破得到的市场优势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