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中,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连破70、80、90美元三大关口,被称作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三次石油危机以来,国际石油市场“最为惊心动魄的一章”。与此同时,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原油需求稳定上升。基于石油的稀缺和不可再生性,以及传统能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寻找替代能源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对的课题。
但是,在寻找替代能源的过程中,粮食的能源化利用,已令全球粮食贸易地理格局发生改变,局部地区粮食供求失衡状况逐步加剧。以美国、欧洲、巴西等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由于大量使用玉米、棕榈油等作为生物燃料生产原料,已经拉动全球饲料及农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在全球粮食供求关系偏紧、粮食库存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其负面影响不容低估。
发展生物能源,首先要充分尊重人的生存权。获得足够的食物,是生存权的底线保障。在当今世界,解决饥饿问题形势并不乐观。有数据表明,从2001年到2003年,全世界有8.54亿人处于半饥饿状态。
其次,还要充分认识粮食安全的全球责任。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处于近30年的谷底,而全球有37个国家因战乱和自然灾害而面临粮食危机。全球粮食库存量减少,生物燃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客观上已经出现了与人争粮的局面。大量玉米用于生产乙醇,已使美国玉米出口减少。美国的玉米产量占世界的40%,出口的玉米占世界玉米出口总量的70%,其出口量减少不仅对全球玉米行情乃至粮食和食品价格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以玉米等为原料的饲料价格上涨,还直接助推全球肉、蛋制品价格全面抬高。在一些贫穷国家和地区,严重时甚至会引发社会问题,导致或加剧动荡。对此,富国应承担更多责任。
再者,对发展粮食燃料的替代效应也要理性分析。据测算,全美国的谷物产量只能供应其运输所需燃料的3.7%,即便利用美国全部的3亿公顷耕地生产谷物乙醇,也只能满足其15%的需求。如技术上不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那种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短期内以粮食燃料来摆脱石油依赖的愿望,不仅过于理想化,而且得不偿失。
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安全的重要问题,我国政府已果断叫停粮食乙醇发展,鼓励开发非粮生物能源。事实上,在一些农村地区,利用秸秆、锯末和牛羊粪便制造沼气或用于发电,已取得成效。努力突破发展非粮生物能源的技术瓶颈,实现粮食和燃料的兼得,才是未来生物能源发展的正确选项。□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