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寻亚洲共赢的主调下,“绿色”和“变革”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的两大强音符。今天上午,美国前总统财政顾问约翰·拉特里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沃尔沃集团总裁雷夫·约翰森、赢创德固赛董事长英凯师、里昂证券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乐民信、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磊等人聚首博鳌,围绕政府与企业的责任,共谋全球能源危机的解决之道。
能源匮乏带来重大危机
“未来国家间的战争可能起于能源之争。”美国前总统财政顾问约翰·拉特里奇语出惊人,他认为,能源匮乏确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大挑战。
约翰·拉特里奇说,谈论全球政治就不能不提到能源问题,“石油、天然气能源储存不够。这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危机。”他甚至表示说,未来各国之间发生战争,很有可能源自能源争夺,“对于彼此缺乏了解和信任的国家来说,这种冲突的可能性更大。”约翰·拉特里奇由此建议,各国应当广泛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加强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共度能源危机。
约翰·拉特里奇鼓励中国与石油生产国合作开发能源,他认为中国科技资源丰富,海湾地区石油储量丰富,两者可以实现资源互补,“这将给我们提供非常好的投资机会。”
生物能源成未来宠儿
整个会谈中,新型、绿色的生物能源被多位嘉宾青睐。沃尔沃集团总裁雷夫·约翰森表示,能源供给是复杂的问题,目前还没有一个轻松、单一的解决办法,但他认为,“长期而言,我们可以从生物能源那里大量获益。”
雷夫·约翰森提到,目前生物能源的第二代燃料——生物精炼油已经诞生,未来5-10年中,还会出现更多的能源替代品和新技术。他强调说,这就需要各国政府和企业集思广益,共同合作,制定具有前瞻性的投资和研发项目,尽快获得这些新型燃料。
政治因素不能回避
在赢创德固赛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英凯师看来,能源问题绝不仅是技术或经济问题,当它成为各国战略竞争的重要砝码时,解决能源危机就更需要全球视野和政治智慧。
英凯师说,能源危机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比如,生物燃料是一公认的好选择,但考虑到经济原因,欧洲或美国就很难同意在本国生产。对企业来说,新型能源的开发生产,也要平衡经济、生态和社会三者间的需求。
英凯师提出,能源供给和气候变化都是全球性的挑战,需要通过全球讨论和合作来解决。在作出方案选择时,也要怀抱开放的姿态,因为个别能源的风险评估在各国可能不一样,发展能源战略也可能造成国与国间的竞争,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各国政治因素。
中国能源不会长期低价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能源需求大国,中国的能源政策一直备受关注。今天上午,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傅成玉肯定地表示,中国的能源低价政策不可能长期持续。
针对与会外国嘉宾提出中国油价、水价、电价相对便宜的问题,傅成玉表示,能源政策不仅与环境和能源效率等有关,还跟国内的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他指出,中国还有一批贫困阶层,需要经济实惠的能源,因此,中国政府不仅要考虑能源效率,更要考虑能源安全问题。
傅成玉说,目前能源低价问题并不会长期存在,这在中国应该是个阶段性问题,而不会是一个长久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