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玉米乙醇已成往事,纤维素乙醇却仍在"襁褓"之中,木薯乙醇和甜高粱乙醇不得不在缺憾中成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些非粮乙醇家族成员谁也无法成为"一统江湖"的霸主,只会出现"群雄割据、各显神通"的态势。
吉林乙醇的东台实践
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正在试点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乙醇。从选址、种植、储存到工艺路线的选择,他们在以甜高粱制乙醇的路上艰难跋涉着。
黄海之滨,东台之东,苏北弓京港镇。沧海桑田,200年前,现在的弓京港还是一湾海水。随着潮涨潮落,积沙淤泥,滩涂增高,海岸线逐年东移。直到现在,这块新中国最年轻的陆地,还在以每年150米的速度向外扩张。
柳毅现在正站在当年的范公堤与新的黄海大堤之间。柳毅是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发展规划部部长,他寻遍了千山万水才落脚到这里。虽然,这是一块含有大量海盐的在中国的土地划分中属于边际性土地的盐碱地,但在柳毅眼中,却无疑是块黄金宝地。
选址
柳毅的工作任务就是负责开发公司主营业务之外新的赢利增长点。根据公司的研究,他把工作重点放在了非粮乙醇上。
这件原本是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未雨绸缪着眼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举措,但是在国家发改委《关于暂停玉米加工项目的紧急通知》的下发后,成为吉林乙醇"收之桑榆"的明智举措,同时也增加了柳毅工作的紧迫感。
"国家规定不与人争粮,也规定了不与粮争地,"柳毅部长说,"这很容易理解,若是用耕地来种植非粮作物,还不如直接种玉米了。"
因此,柳毅所要寻找的就是这种边际性土地。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边际性土地都很适合,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土地还要集中。
"种植地太分散也不行,还要考虑综合能量平衡。根据专家研究结果,半径18公里是上限,如果超出,运输车辆消耗的能源大于产出,就没有现实意义了。" 柳毅说,"这里很适合我们的选择标准。"
柳毅说话的时候雨还在下。虽然他已在室外逗留大半天了,却没有感觉到一丝冷意。他已经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工厂的开工试车上了。
从9月28日,公司年产3000吨甜高粱茎秆制乙醇示范项目启动到试车生产,在短短几十天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场地平整、厂房建设、设备安装等一系列工序。吉林乙醇的实验装置抢在甜高粱收割期结束的时候完成,也使得实验得以提前一年进行。
不过,虽然从选址到设备安装一切顺利,柳毅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种粮
"我们在逐步摸索一种现代化工业生产流程,但现在一步步已经走到农业领域去了,我现在比农民还要农民呢。"柳毅笑着说,语气带着几分自得,"从土壤化验、土地承包、良种选育、收割运输,所有的环节都已摸得一清二楚。"
在选定地点后,吉林乙醇公司与东台市政府迅速达成共识,开展合作。由东台政府出面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由吉林乙醇公司提供种子以及种植培训。
"我们选择的是公司加农户的形式。" 柳毅介绍说,"因为这里的原著民基本都是渔民,因此土地大多属于农场所有,我们委托给农场,再由农场和农民签订合同。"这样不但可以降低风险,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
柳毅说,我们也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更好的方式。因为这是一个实验项目,最终的目的就是寻找到一条产业化运营的道路。
事实上,柳毅和他的同事的确也在过程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首先得让农民受益,提高种植甜高粱的积极性,这样生产原料才能得到保证。按照事先的测算,每亩甜高粱的收益可以达到1000元,而去除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柳毅的期望值是865元。而按照以往这块土地上种植农作物的收益,平均来看,种植小麦是268元、水稻600元、棉花616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