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能源部长朱棣文在接受山姆吉尔的采访时谈到能源的未来和作为决策者所应关注的首要问题。
山姆·吉尔(以下简称“吉”):在没有制造业输出的情况下,各国能不能把能源的使用和排放问题脱钩?
朱棣文(以下简称“朱”):美国的做法是将一部分能源密集型工业,例如塑料行业,转移到其他国家生产。钢铁和水泥只有一少部分采用离岸外包的方式生产,没有你们所想象的那么多,因为中国消费的大部分钢铁和水泥都是自己生产的。我们只是某种程度上采取离岸外包的方式,而非全部。
商用建筑和住宅建筑占我们能源消耗的40%。火车、卡车、飞机、私人轿车等交通工具占28%。工业排在最后。我认为我们可以将建筑能源消耗降低至1/4甚至1/5。中国的建筑能源消耗是65%,所以,如果中国的建筑能源消耗也能降低这么多,并且真正地提高效率,就能够实现脱钩。
钢铁、水泥、铝业等都是能源消耗很高的工业。但是在美国,水泥工业的能源消耗已经降低了30%,化学工业也同样降低了大约25%到30%。但是,能不能达到零消耗呢?绝对不能。
吉:对于气候变化,决策者的首要任务是什么?
朱:斯特恩报告认为有50%的可能在本世纪内气温将会升高5摄氏度,这将会导致巨大的负面效应和经济损失。因此,为保险起见,还是尽量将温度的升高控制在5度以下。尽量保持在1到2摄氏度。我想目前已经达到1度了。
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目前的温度和冰河时代的温度之间的差别是6摄氏度。现在美国的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在冰河时代曾经常年覆盖着冰雪。变化如此之大,所以,从另一方面看,5度也会导致巨大的变化。
国家之间边界的形成需要上千年的时间,我们该如何处理边界问题?某些地区将变得不适于居住。人们还担心赤道附近的农业将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富人们总会有生路,而对数百万的穷人而言,却有可能是死路一条。
吉:能源和气候变化危机还能够导致激烈的争端。
朱:海平面升高。如果北部苔原融化了,将会释放出大量的碳。如果格陵兰岛融化了,南极洲的一部分融化了,孟加拉国1.4亿的人口中有一半可能将永远地失去他们的家园。他们会流落到哪里?印度吗?那印度怎么办?由此导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的后果会非常严峻。
吉:中美两国仍然依赖煤炭,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朱:我们需要找到清洁地利用煤炭的方法。也就是说,找到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这些办法都成本高昂。我想可以把它安全地储藏起来,但是必须经过论证,因为公众非常谨慎。公众不喜欢风力发电,有些人不喜欢水电大坝,核电肯定也不受欢迎。在我的观念中,二氧化碳排放对生命的威胁要远大于原子能。并且需要上千种贮藏方式。所以,除非你确实能够证明这些方式是安全的,否则,你将会官司缠身,而且事情一拖就是几年。你必须经过研究,向公众证明它的安全性。你还要研究收集它的更好的方法。
我认为对碳封存进行投资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使发电厂更高效,高温冶金是必要的。目前,燃煤发电的最高效率为40%到42%,还应该可以提升到50%以上。中国的燃煤电厂的效率在30%左右。印度的更低,还不到30%。所以,效率其实可以提升一倍,那将是非常可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