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连续3年总量翻番
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速度非常快,据初步的统计,2008年,包括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还有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等应用在内,可再生能源已经达到了2.46亿吨标准煤。
去年我们国家整个的能源消费是28.5亿吨标煤左右,这样的话,可再生能源已经占到整个能源消费量的8.6%。而在三年多以前,在《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以前,这个数据是7%。国家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2010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要达到10%,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基本上是按照这个预定的目标在向前迈进。
风电从2006年到2008年,连续3年实现总量每年翻番,年增长率都超过了100%,发展速度非常快;还有一个典型是太阳能光伏,主要是在制造业方面,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利用农作物秸秆燃烧来发电,包含在生物质发电这一块,在2006年以前,我们还没有秸秆发电项目,而农民也不知道麦秆、稻秆能发电,可以通过卖麦秆、稻秆等获得收益。现在在一些产粮大省,许多农民都通过卖秸秆获得了一些经济利益。到去年年底,已经有近60万千瓦装机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在运行。
多种因素促进中国可再生能源大发展
从2002年底、2003年初开始,国际能源价格尤其是国际油价开始上涨,能源供应安全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同时国内能源供需情况也发生变化。2003年-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特别快,每年新增电力装机超过5000万千瓦,电力还是供不应求。
国际能源价格上涨,能源安全问题突出,国内能源需求大大增加,能源供应能力却滞后一些,以及国际上对气候、环境问题更加关注,各方面的因素综合在一起,让国内可再生能源的地位开始突出出来。
政府部门开始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尤其是2003年,国家发改委内专门成立了能源局,其下设立专门管理可再生能源管理的处级部门,开始启动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的工作,全国人大又启动了《可再生能源法》的立法工作,这些都是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的。
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颁布,这又是一个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里程碑。在法律正式实施后几个月之内,国家发改委和其他一些部委就出台了很多配合法律实施的配套政策法规文件,把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框架搭建起来,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
在政策方面国家给予支持,在市场发展上企业积极参与,使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同时也出现了目前可再生能源发展存在过热的苗头和现象的观点。
可再生能源前景光明
我国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的就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从而保护环境、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发展可再生能源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但是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并没有把发展可再生能源和环境捆绑得很紧。国际上好像一说发展可再生能源,就是为了环境、气候变化,但实际上它也有它的动作。比如美国也是为了创造500万个就业机会、帮助美国走出经济危机的困境发展可再生能源,环境目的是一方面,经济和就业目的是更重要的一方面。
可再生能源在今后十几年的发展前景应该是比较好的,比如现在的风电,去年是1200多万千瓦,今年年底可能达到2000万千瓦左右。包括国家能源局的许多领导在各种场合的讲话中均提到,到2020年,风电有可能达到1亿千瓦的装机规模,能达到今年年底5倍的量,也有可能更高,这表明政府有决心做好这件事情,而企业又非常积极和参与。所以至少在今后的十年内,风电、太阳能光伏、太阳能热水器等等,都会保持高于常规能源的增长速度,且比较适当的增长速度。
到2020年后,那会是什么样?目前风电的上网电价确定在每度电0.51-0.61元的水平,现在煤电的上网电价,全国平均也达到了接近每度电0.4元。10年之后,可能风电就和煤电的价格相当了,这时候风电就不需要国家在经济上的支持,可能风电的发展就完全取决于市场了。所以国家的扶持,对于风电,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对于太阳能光伏发电,不好预测,也可能是10年或更长一些时间,但最终是可以实现纯商业化发展的。
因此,可再生能源在商业化起步的前期,需要国家的一些政策扶持它快速起步和发展,等到十几年之后,在达到纯商业化之后,就能够迅速大规模地进入市场,因此,可再生能源发展预期明朗,发展路线明确,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
能源是现代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清洁燃料的供给能力密切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是国家战略安全保障的基础之一。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海洋能等。全球风电发展最快的国家是德国,菲律宾、萨尔瓦多、肯尼亚、尼加拉瓜和冰岛等国地热能利用率很高,英国积极开发和利用海洋能,德国的生物能利用技术世界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