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当前化石资源日益枯竭的形势,世界各国均开始关注生物资源的保护、发掘与利用。生物资源的利用已成为国际上科学研究与国力竞争的新焦点。”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国际竹藤网络中心主任江泽慧在12月8日中国生物资源利用科学研究院挂牌仪式上如是说。
据江泽慧介绍,这个研究院以国际竹藤网络中心科研优势和条件平台为依托,通过开展生物资源的培育、改良、加工与利用等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为我国生物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提供科技支撑。研究院设种质资源利用研究所、生物资源培育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生物质材料研究所、生物资源化学利用研究所、生物产业研究所。同时,还与国内外高端研究机构合作,面向国内外招聘各所所长。江泽慧希望把生物资源利用科学研究院建设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的科研机构。
增加收入兴林富民相结合
我国林业生物资源丰富,拥有8000多种木本植物、2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3万多种野生植物、1000多种珍贵经济树种,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林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但是,目前林产品仍相对单一,主要集中于木、竹、林果等初级林产品的生产与利用,动力不足、效益不高,是当前林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在一些地方仍很尖锐。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林业生物资源的开发。以竹藤植物为例,具有适应性强、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强度大、纤维性能好等特点,是优良的可持续利用的速生资源。通过工程化技术手段,增强其应用性能,可替代或部分替代木质资源,从而减少木质资源的消耗,缓解我国木质资源的需求。近10年竹藤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使农民收入得到显著提高。
通过加强林业废弃物、砍伐加工剩余物以及竹藤资源的资源化加工利用,取得显著成效,大大地带动了山区经济的振兴和林农的脱贫致富。全国每年可带动4500万林农就业,相当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37.5%。因此,发展生物资源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促进当地农村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求发展
以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为指导,从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出发,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加工制造生物质材料,以节约或替代日益枯竭的矿物资源,已成国际共识。发达国家正积极致力于利用生物资源,发展生物产业,以满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在我国大力发展生物资源利用产业,生产生物质材料,以节约或替代矿物资源材料更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赖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实现的。2003年我国消耗的各类国内资源和进口资源约50亿吨,其中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5%和40%,而创造的GDP只相当于世界总量的大约4%,表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中付出了高资源消耗强度的代价。
我国木材资源短缺而竹藤等森林生物资源丰富,竹藤等植物生长周期短,可再生,培育、加工和利用过程对环境影响小,在建筑、风力发电、车船制造、生物制药、健康食品以及环境等高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应加大以竹藤为代表的速生林业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依托国际竹藤网络中心组建的生物资源利用科学研究院,将在高效利用生物资源方面发挥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加快高技术、高附加值、低能耗、低环境影响的林业新产品研发与成果转化,从而替代部分不可再生资源。
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也指出:“在众多的优势资源中,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日益显示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必须把生物资源利用作为林业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摆到重要位置,加大研究开发力度,加快形成产业实力,为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