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洗礼、经济复苏的机遇、经济刺激政策的推动,又走到了年末的哥本哈根会议,新能源无疑成为了2009年的关键词,也成为了2009年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2010年,随着政策的不断倾斜,在传统能源因逐渐稀缺而普遍涨价的背景下,新能源充满了更多的机遇。
新能源替代高价能源
当一位温州商人饶有兴致地向记者聊起计划在内蒙古投资风力发电,而且身边不少民营企业也在涉足这个行业时,记者突然意识到,以风电为首的新能源行业已经不仅仅是蓄势待发了。
新能源行业崛起之快,从中国政府官方的统计可见一斑。
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演讲中指出,中国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水电装机容量、核电在建规模、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和光伏发电容量都居世界第一位,而其中风电的发展速度尤为惊人。
从全国各地实际投资建设情况看,我国风电增长从2006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到2007年的160万千瓦,再到2008年的600万千瓦,短短两年时间增长4倍左右。而据最新统计,我国风电增长仅2009年上半年就达到400万千瓦,预计2009年全年的新增装机容量将突破1000万千瓦。
随着传统能源因逐渐稀缺而不断涨价,高价能源时代给新能源提供了更多的新机会。
在2010年的诸多机遇中,涉足新能源领域的投资者将进一步显示该行业的崛起之快。
除了几乎垄断了中国传统能源行业的国有企业正在将触角伸向新能源的各个领域之外,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新能源行业也开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策倾斜新能源
这个朝气蓬勃的行业正充满了新的机会,尤其是政策的天平也在向新能源行业倾斜。
12月21日,工信部部长李毅中在2010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规划了一个有关2010年新能源的蓝图:在新能源领域,制定专项规划,建立准入标准,引导多晶硅、风电装备等产业突破关键技术,实现有序发展,编制重点技术推广专项规划和推荐目录。
第二天,备受行业关注的《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草案)》第二次提请审议。12月23日,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又进一步表态,2010年中国将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做好政策指导和试点示范。有关风电、光伏发电的产业发展指导意见也有望在近期出台,据悉,将主要涉及总量目标的确定。
“即将出台的指导意见,其实也可以解读为一种更为灵活的新能源的鼓励政策。”国家发改委一研究人士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定调2010年金融配套政策。其中,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将在2010年获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目前包括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一行三会等主管部门对于新兴和重点产业的资金支持和引导政策细则已经出台,对于产业引导的政策已经更加完善。”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云平称。
新能源疯涨的隐忧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新能源快速增长,但在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里面,水电、风电、核能等可再生能源加起来才只占7%。而发电站中火电占74.4%,水电占20.4%,核电和风电仅占1.2%和0.8%。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我们的差距甚远。
据悉,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已达到14%,每年风力发电可以满足全国5%的用电需求;法国电力供应的80%来自核能。
整体看,我国电力2009年1000多万千瓦的风电不到全国装机总量的1.5%。
因此,中国必须在能源结构调整上继续大做文章,特别是降低化石能源的比重,大力发展水力、风力、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低排放与可再生能源,加大研发投入,重视技术创新,力争在新能源革命中占据先机。
与此同时,2010年的新能源企业将进一步加强在新能源、节能减排以及循环利用行业深耕细作,实现新能源产业经济的良性循环,势在必行。
新能源很热,其中低端设备领域由于门槛较低,全国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开始大搞新能源相关设备项目,但是这种“百花齐放”的场面背后,却隐藏着产能过剩的风险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2009年8月份,国务院列出的六个产能过剩行业中,风电赫然位列其中。一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风电设备生产商已近80家,年递增速度呈现翻倍增长趋势,而前四家产能均超过1200万千瓦。2008年底我国有1215万千瓦的风电机组完成吊装,但实际并入电网的风电装机容量仅为894万千瓦。
一方面面临着低端设备大量过剩,一方面又面临着关键设备仍依赖大量进口,这必将遏制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虽然哥本哈根会议最终未能达成约束性协议,正显现出强势崛起浪潮的新能源行业也尚未让投资者看到白花花的银子,但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低碳发展替代传统发展,绿色消费替代传统消费的趋势已经不可逆转。
2010年,新能源行业在崛起的同时,必将进一步得到洗练。而在传统高价能源和新能源并行的路途上,政府将会建立一个怎样的新市场机制,来引导新能源产业的经营者们与传统能源巨头走在一起,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