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馆33米高的“低碳行动”展区,一种新能源技术——— 微藻技术吸引了众多游客。这项来自廊坊新奥集团的技术究竟是如何入围中国馆进行展览的?又是如何进行布展的?它将会为我们将来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12日,记者专访了新奥集团世博会微藻项目经理郑科。郑科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专门致力于研究微藻技术。
■去年8月确定入中国馆
郑科告诉记者,2009年8月,新奥集团获悉中国馆方面邀请新奥集团将微藻技术在中国馆布展。
郑科说,现在全球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已非常严重,人类为减少碳排放从而拯救地球想出了各种各样的办法。“低碳”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实际行动。目前,包括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在内的三大新兴能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而且已开始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藻技术才能纳入中国馆设计者的考虑范畴,并最终入选“低碳行动”展区。
对于生物质能源的原料,人们的目光一直集中在传统的陈化粮、木质素、动物油脂等领域,而对于开发前景同样广阔、属水生植物的藻类却认识不足。事实上,作为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藻类具有分布广泛、生物量大、光合作用效率高、环境适应能力强、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等突出特点,藻类尤其是微型藻类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将提供新的资源来源。将微藻作为能源资源作物进行开发,主要是用于生产乙醇、生物柴油、燃料油或制氢等。
■设计方案用了两个月
接到微藻技术要布展国家馆的任务后,郑科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准备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包括两部分:外形方案和技术方案。因为要符合中国馆内的总体布局需要,所以外形方案是第一步要确定的,然后是要展示的技术方案。经过与设计公司、中国馆方面以及材料供应商的多次协商,大约花费了2个月的时间,终于确定了最终的方案。
接下来便是采购,微藻技术要用到一种特殊的玻璃管——— 硼硅玻璃管,这种玻璃管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密闭的空间,藻类在里面进行化学反应。展示共用了150根玻璃管,每根长2米,加上弯头的部分,一根长约2.5米。采购完成后,硼硅玻璃管被运到了上海世博园。
在中国馆里,郑科带领施工人员,经过2个多星期的辛勤工作,终于将这150根玻璃管安装完毕,“因为微藻技术的系统必须是密闭的,这样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所以安装比较谨慎,不允许出现一点纰漏。”郑科告诉记者。
■先用清水做实验
3月20日左右,所有的施工工程完成。郑科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他不敢大意,为了保证运行万无一失,他用了2天时间,用清水进行了一次试运行,“主要是检验运行系统的密闭性,确保不出现污染。”郑科说。试运行的结果让人比较满意。4月初,这项新兴能源技术的最关键内容微藻被正式放入运行系统。
从4月20日到4月26日,世博会6场试运行,世博园区进入“实战状态”。试运行期间,微藻技术在中国馆内顺利安家并运转良好。“自从确定微藻技术进入中国馆后,我在世博园里盯着布展全过程,有半年多的时间。”郑科说。现在,微藻技术运转正常,现场提取出生物柴油。“现场提取出的生物柴油跟普通的柴油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后,是可以用作燃料的。”郑科告诉记者。(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