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物能源应对能源压力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是,生物能源碰见了几个大障碍: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十分低下、原料困扰和技术难题。
“庄稼的光合作用效率很低,大约只有1%左右,微藻稍高点,但也只有6%左右。”一位工业生物技术专家说,“这意味着生物能源的产量上不去。此外,原料问题、技术问题都还很复杂。”
他说,生物能源只能戴着镣铐跳舞。
光合作用效率“镣铐”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赵宗保告诉记者,光合作用效率主要指太阳能的利用效率,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能量与光合作用所吸收的光能的比值。
“植物吸收太阳能,经过光合作用,太阳能变成葡萄糖储存在植物体内,等于是储存的能与所吸收的光能的比,这个比值就是光合作用效率。”赵宗保进一步解释说。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光合作用专家陈晖博士对记者说,只要利用太阳能,无论是水稻、小麦的产量,还是光伏电池、太阳能的发电都会存在转化效率问题。
“如果太阳能能100%转化过来,那不就不用愁能源问题了吗?这个世界不就富有了吗?”陈晖在电话里笑着说。
陈晖告诉记者,从目前文献报道来看,1%~6%的光合作用效率“算是比较合理的范围”。
由于受到光合作用效率的限制,导致生物能源发展先天不良。生物能源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汪燮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些专家的估计还是比较科学的。”
汪燮卿解释说:“生物质能源是低密度能源,也就是单位面积产生的能量不是很高,所以如果你搞一个十几万吨、几十万吨的装置,运输、储存辐射的半径太大,恐怕成本会太高。”
石油化工专家闵恩泽院士也对记者说,生物质能源是一年的太阳能,而地下的煤、石油是若干年的太阳能。“我们打一口井,一年可以出成千上万吨的油,但是生物质能,要占用很大一块地方,才能出一顿的油。”
几十万吨的产能尚且如此吃力,面对中国动辄上千万吨的需求,生物能源显得多少有些力不从心。
“按我的估计,在未来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生物能源作为汽车的代用燃料的话,能够占10%就算不错了。” 汪燮卿对记者说。
既然生物能源发展并不如最初估计的那样无比光明,为何各国还持续不断地投入不菲的经费?
“除此之外,你还有别的选择吗?”北京化工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栩反问道,光伏电池、风能、核能等也是化石能源的替代产品之一,但是主要用于发电。
“光能、风能发电不稳定,天气是阴晴不定的,风也时有时无的,生物能源用的是储存在植物中的能量,这是稳定的。”汪燮卿院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