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粮食乙醇由于与粮争地、加剧粮食紧缺问题而被许多国家叫停,科学家的目光却没有离开生物燃料的领域。
近日,荷兰特文特大学宣布,该校开发出一种新的工艺方法,能更高效、廉价地从农林废料中提取生物燃料,从而使大规模生产生物燃料离现实更近一步。
新方法主要着眼于混合产物与氢进行反应的生产阶段,通过特殊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并且通过减少氢的用量来降低成本。适用于使用秸秆、树木等农林废料为原料进行的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流程。
与使用糖类和淀粉类原料生产的第一代生物燃料相比,第二代生物燃料不“与人争粮”的巨大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
虽然粮食乙醇由于与粮争地、加剧粮食紧缺问题而被许多国家叫停,科学家的目光却没有离开生物燃料的领域。
科学家的目光从未离开
生物燃料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随着能源紧缺问题的日益突出,由于在替代石油燃料方面的简便易行等优势,以生物乙醇成为代表的生物燃料颇受青睐。麦肯锡公司2008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表明,到2020年,第二代生物乙醇(纤维素乙醇)可替代3100万吨汽油,使我国的石油进口量降低10%。
近年来,随着玉米乙醇、粮食乙醇等燃料的研发成功和推广,既便宜又干净的生物燃料被认为是应对能源、环境双重危机的有效方法。虽然粮食乙醇由于与粮争地、加剧粮食紧缺问题而被许多国家叫停,科学家的目光却没有离开生物燃料的领域,而是投向更加经济可行的第二代生物燃料。
与植物“捕获”的太阳能大多储存在秸秆等纤维素中,而纤维素乙醇,便是从自然界丰富又不能食用的“废物”纤维素中得来的“能源解决之道”。
挖掘纤维素中的太阳能
第二代生物燃料,实际是将生物燃料的来源从玉米等粮食作物,变更为秸秆、农作物残渣等农业废料,以及木薯、甜高粱等经济作物。纤维素乙醇便是第二代生物燃料中的代表。虽然名称略显拗口,却是高效利用自然资源解决能源危机的可行方法。因为植物的木质部分都是由纤维素构成,植物“捕获”的太阳能大多储存在秸秆等纤维素中。而纤维素乙醇,便是从自然界丰富又不能食用的“废物”纤维素中得来的“能源解决之道”。
但秸秆、木材之所以能支撑作物,很大原因在于大自然赋予它的结构——紧密结实。所以要将这些材料变成乙醇,难度比用玉米等粮食作为原料更大。目前,发酵法是生产纤维素乙醇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便是通过酶制剂来加速瓦解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并转化为糖,然后如同酿酒一般,将糖变成酒精,再蒸馏成为无水乙醇。
据了解,美国环保署今年2月颁布的《可再生燃料标准》指出,到2022年美国生产的生物燃料将达到360亿加仑,占全国能源消耗的1/4,而其中160亿加仑都将基于纤维素。
我国目前的粮食产量大约为10亿吨,而地上茎秆和地下废弃的部分至少还有10亿吨。
原料来源广泛 不与人争粮
与粮食乙醇不同的原料来源,是以纤维素乙醇为代表的第二代生物燃料备受青睐的首要原因。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这是第二代生物燃料诞生时就被赋予的使命。
据中国科学院能源植物中心副主任刘公社估计,中国目前的粮食产量大约10亿吨,而地上茎秆和地下废弃部分至少还有10亿吨。“还有地上的草,山上的林,所有这些都含有纤维素。”因此有专家断言,玉米燃料乙醇只是中国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的开端,以纤维素为原料的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才是未来大规模替代石油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