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将道路上的内燃机汽车换成电动车这么简单,它更是一个彻底重组整个社会能源与交通的系统工程
在日前开幕的上海国际汽车展上,各种新能源汽车再次扎堆现身,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这一点儿都不出乎人们的意料。新能源汽车虽然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却早已是近年来各类国际汽车展不可或缺的“明星”。在全球油价高企、低碳成为世界共识的时代,各汽车大国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尽快起飞。
各国扶持“不惜血本”
美国总统奥巴马今年1月25日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特别提出,美国要在2015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超过100万辆电动汽车的国家。第二天,美国副总统拜登便发表演讲,公布了美国政府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具体扶持措施。
拜登在演讲中透露,为了扶持下一代电动汽车技术,奥巴马政府将把支持相关技术研发的基金增加90%,提高到近5.9亿美元。他同时宣布,将增加对现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税收减免。为了让电动汽车更便宜,将对购买电动汽车的消费者给予7500美元的退税。
拜登还宣布,将把针对电池和电力驱动技术的研发投入增加30%。将创立新的改进新能源汽车电池和能源存储技术的中心,从而将美国能源部“能源创新中心”的数量增加一倍。此外,美国政府还计划采购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低能耗汽车,以替代联邦政府中一些高能耗的汽车。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不惜血本”的当然不只有美国,日本、法国等汽车生产大国也都在花大力气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日本政府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于2009年3月公布了针对环保汽车的减税计划。计划决定对在2009年4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期间购买的环保汽车享受一定的税费减免优惠。其中电动车、天然气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以及重量在3.5吨以下的柴油车辆将全额免征购置税和车辆重量税。
除了减税政策外,日本经济产业省、国土交通省、各地方自治体以及相关行业协会还制定了各自的环保汽车购买补贴。如国土交通省针对运输企业、公交公司及出租车行业制定的环保汽车补贴标准就规定,凡一次性购买两辆巴士或3辆卡车,将享受车辆本身价格四分之一或与非环保型汽车差价二分之一的现金补贴。据日本经济产业省透露,自环保汽车购买补贴实施以后,混合动力车等环保车型的销售势头良好。而且由于购车者可以同时享受减税及补贴双重优惠,由此产生的拉动效应将给日本国内的环保汽车市场创造100万辆的新增销量。
法国政府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措施中也采取了最为直接的补贴措施。法国于2008年推出了新车置换环保政策,政策规定,车主在置换新车时,购买小排量、更环保的新车可享受100欧元至5000欧元不等的奖金,购买大排量、污染严重的新车必须缴纳最高达2600欧元的惩罚税。虽然政策没有特别提到新能源汽车,但作为节能减排“模范”的新能源汽车显然是最大的受益者。
去年年底,法国政府提高了奖励的标准,传统燃料汽车更难获得补贴,从而在政策上进一步向更环保的电动汽车等倾斜。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有助于激发法国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热情。
成长之路仍很漫长
各国政府纷纷对新能源汽车进行高额补贴,一方面显示了它们对新能源汽车未来前景的看好,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新能源汽车在目前汽车市场上还处于弱势地位。
由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所以价格一般都相对高昂,这也令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比如,法国标致汽车推出的新款电动车iOn,售价为3万欧元左右,是标致107的3倍。即便是较为便宜的雷诺乘用车Kangoo Express,扣除政府提供的5000欧元补贴后,在法国的售价也达到1.5万欧元(不含税),而且这些还没有将电池使用费计算在内。
美国的汽车价格一向很便宜,一些在中国国内昂贵的“豪华车”在这里都能以可以负担的价格买到。比较而言,新能源汽车则由于产量小、研发成本大等诸多原因,价格依然偏贵。另外,虽然现在由于全球油价攀升,美国的汽油价格升到了平均3.85美元/加仑(相当于每升6.6元人民币左右),但是相对于美国人3万多美元的人均年收入来说,还没有高到要迫切换成电动汽车的地步。
另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开始投放市场,它在配套设施和成本方面的问题逐渐显露,令各大车商头疼不已。以目前被各方最为看好、也被认为是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的电动汽车为例,由于大多数电动车在一般行驶环境下一次充电只能行驶150公里左右,因而需要建立大量充电点、充电站。而目前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才刚刚开始,并且还面临着充电设备标准化和充电时间过长的问题。
正如44岁的法国人迪迪埃·塔耶布瓦所说:“在城市聚居区之外,我认为电动汽车完全不适用。比如我今早去里尔,以130公里时速不停歇两个小时就到了。而开电动车,我必须要停下来充电,因此需要更多时间。而目前来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还未建立,购买这类车的人需要改变生活方式才能适应。”
当然,现在各个国家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充电站建设规划。比如,法国政府计划到2015年建设90万个住宅区和工业区充电点,同时预计在公共道路上建设7.5万个充电点,其中1.5万个30分钟即可充满电。根据去年4月签署的一项协议,法国巴黎、波尔多、斯特拉斯堡等12个城市人口聚集区已经开始安装充电设备。日本也已经开始兴建快速充电站,有些刚建的停车场已经考虑到了电动车的充电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