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车时司机未向你索要3元燃油附加费,恭喜你打上了1/10概率的电动出租车。深圳作为全世界最大规模将电动车应用到公共交通领域的城市,已经走上了一条光明却充满艰险的道路。
“技术、资金、场地是新能源公交推广的三座大山,爬不过这三座大山,新能源车的推广只是一句空话。”虽然业内人士有如此判断,但是2000余台新能源公交车仍然担负着每日深圳1/4的通勤交通量。相比之下,香港稍显谨慎,虽然连续两年的施政报告都为此作出布置,但是推广进度依然缓慢。无论是两地政府,还是专家,都不否认,这是为治理城市空气污染而做出的举措,但是如何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则依然是深港两座城市面临的现实困境。
深圳
政府面临资金压力
为展示新能源成果的哥拿固定工资
深圳五星级出租车司机郭师傅,每天早7时都会准时来到位于梅林的充电站取车,开始他一天的朝七晚五的生活,这种规律的生活让其他出租车司机非常羡慕,因为开的是电动出租车,跑的时间不稳定,因此公司让司机领固定工资,每月3500-4500元之间。由于不会向乘客收取燃油附加费,也颇受市民欢迎。“其实我们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展示,展示新能源车,宣传低碳环保,赚钱倒在其次。”郭师傅很自豪能开电动车,因为在深圳的100余台电动车司机里,大部分都是三星级到五星级的司机,公司认为有资质保证的出租车司机能更好地展示电动汽车发展的成果。
因此在深圳街头,你看到的电动出租车多了一丝广告的意味,“这不是一部普通的车,而是一部环保宣言”的广告词深入人心。事实上,早在两年前,深圳就出台了一个“充满想象”的方案,即从2009年至2012年在公交(出租)、公务、家用车等三个重点领域,示范推广各类新能源汽车24000辆,其中公交车4000辆(混合动力大巴3000辆,纯电动公交车1000辆)、出租车2500辆、公务车2500辆、私家车15000辆。这一系列庞大的数字已经成为政府报告中的亮点,因为若批量在公共交通领域使用电动车,深圳每年可直接节约成品油约10.9万吨,节省燃料成本约5.8亿元,减少一氧化碳排放约183.1吨、减少碳氢排放约372吨,减少氮氧化合物排放约3742.7吨,虽然目前这些数字仍停留在计划当中,但对于正在创建低碳城市的深圳来说是最好的诠释。
在学者们看来,在城市中大力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对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生态市建设具有明显成效。但是从商业价值的角度,深圳则认为新能源车创造了新的利润增长空间。因为这政策将带动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届时新能源车的龙头企业———五洲龙公司和比亚迪公司新能源汽车年产能将分别达到1.5万辆公交大巴与20万辆小汽车的规模,这个规模可以带动电机、电池、汽车电子、汽车关键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就业率的增长。乐观地测算,到明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0亿元以上,各项税收收入超过百亿,每年对地方财政贡献超过30亿元。这一笔小九九算得非常精明。
推广新能源车政府面临资金压力
不过,大力推广名利兼收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圳付出的是高昂的成本。因为新能源公交车与昂贵的车价几乎画上等号,这对于已经开始遭遇财政瓶颈的深圳来说,开始“差钱了”。在经历了155公里地铁二期修建、大运大规模场馆建设后,深圳的财政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样充裕甚至一度坊间传言要发行债券。
新能源公交车需要多少资金呢?以最常见的油电混合动力大巴计算,约需70-80万元,剔除中央给予的补贴,每台车仍需几十万元。若深圳2011年推广2011台新能源车,需要资金七八亿。事实上,七八亿仅仅是购车款,新能源车的充电设施建设和维护也是一笔巨额投入,如何在短期内募集到巨额资金,并整合到相应的资源,短期内走市场化道路并不现实。
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蔡羽表示,根据《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实施方案(2009-2012年)》、《深圳市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实施方案》、《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中央财政购车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深圳设立了总额约21.05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扶持资金。
在业内人士看来,21.05亿新能源扶持资金,看上去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事实上这对于动辄车价上百万的新能源公交车来说,不过是几千台的量。在223路车队队长看来,新能源公交车的推广作为一项巨大而美好的设想,从一开始就是自上而下的计划,并没有商业用途的支持,而是单纯依靠政府的资金补贴和倡导,“如果让一个公司去选择车辆,谁会选择一个技术不够成熟的车型呢?现在更多是依靠政府的补贴和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为了解决买车的困境,深圳市政府与企业摸索出了一种新的模式。今年3月《南方都市报》深圳新闻发表一篇题为《公交巨头获巨额免息贷款》的文章,文章称,深圳三大公交巨头之一的东部公交获2.67亿元免息贷款,东部公交公司称,在购置车辆中,政府融资采购的有344辆新能源大巴,其中268辆为混合动力大巴,76辆为纯电动大巴。其他两大巨头也表示,新能源车辆购置资金来源计划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解决。目前已经启动相关采购的前期程序,近期将提交给集团公司董事会,待董事会同意后立即启动采购流程。文中提到的融资租赁方式,正是深圳找到的新能源车的市场化道路。
南都记者了解到,融资租赁并非新能源公交车专有,在深圳完成公交资源整合和公交降价后,三大公交巨头就面临着长期需要政府“输血”的状态。因此大运会前,深圳政府大规模更新运力,大约占全部运力的1/4,就成为政府面临的沉重负担。最后政府出面担保,以公交企业向银行贷款的方式解决传统公交车的后续资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