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获悉,该所陈洪章团队发明的“一种对汽爆葛根进行综合利用的工艺及其使用设备”与“汽爆红薯直接固态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日前分别获得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国际专利授权。
利用生物质原料转化燃料乙醇是缓解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是世界高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竞争的领域热点。综合我国的国情和生物资源状况,遵照“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发展生物质燃料乙醇,一个可行的方案是在一些不适宜种植高产粮食作物的地区因地制宜,通过发展高产、耐旱、耐贫瘠、代粮的作物或现有的一些野生资源作为生物质燃料乙醇的原料。资源丰富、淀粉含量高的葛根、红薯是我国很有潜力的生产燃料乙醇的原料,中科院过程工程所的这两项专利技术是葛根等非粮食淀粉类原料能源利用的关键技术。
据介绍,葛根、红薯等原料能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组分(淀粉)利用单一以及发酵工艺中原料粉碎和蒸煮处理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过程工程所的研究人员创新性地将“汽爆”预处理与“连续耦合固态发酵”技术相结合,采用低压短时间代替传统工艺淀粉质原料的粉碎与长时间高温蒸煮过程,形成连续耦合固态发酵生产乙醇,并通过从发酵剩余物中提取葛根黄酮、制备蛋白饲料等新工艺,实现了非粮淀粉质原料组分分级转化、综合清洁高效利用。
相关专家认为,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为我国非粮生物质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生物能源产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作出贡献。(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