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进步,地沟油提炼生物燃油的转化率已由70%提升到90%以上,剩余的边角料也可加工成甘油、植物沥青等化工产品。但是,如果生产成本高和原料渠道少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地沟油恐怕难以成为真正的“新能源”。
“飞机机组准备好,出发!”
4月底的一个清晨,上海虹桥机场,中国东方航空现役空客A320飞行机组驾驶着一架“绿色”航班腾空而起,在批准空域进行了1小时30分钟的本场验证飞行后,平稳降落,试飞工作成功完成。
被称为“绿色”航班,是因为这架空客的动力来源不再是航空煤油,而是由地沟油、棕榈油等转化而来的生物燃油。
说起地沟油,人们一般的印象是它常常被非法搬上餐桌,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但此次试飞成功,或将改变地沟油的命运——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
登上“大雅之堂”
空客A-320安全着陆后,机长刘志敏说,“地沟油提炼加工的生物燃油,其燃烧值、加速性及供给连续性非常好,各项参数符合规定。”
以中国民用航空局适航司副司长徐超群为主任的适航审定委员会对试飞结果进行了评议。徐超群表示,生物航空燃油是全球航空燃料发展的重要方向,此次试飞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据了解,中国是继美国、法国和芬兰之后第四个自主拥有这项技术和生产能力的国家,中石化则是国内首家拥有此技术,可将椰子油、棕榈油、餐饮废油等变成绿色航空燃料的企业。
其实,地沟油登上“大雅之堂”绝非首次,放眼世界,废弃油脂转化技术投入商业运营的范例不在少数。
英国早在2008年就尝试将动物油脂转化为航空燃油。英国所有麦当劳餐厅回收的地沟油全部用于转制生物燃油。2011年,英国汤姆森航空公司用废弃油提炼航空燃料,试航成功。
2011年9月,荷兰航空开始使用以地沟油生物燃料为动力的客机,直飞阿姆斯特丹至巴黎的短途航线。此后,该公司的“地沟油飞机”陆续直飞洲际航线,飞经大江大海,直奔大西洋彼岸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和美国纽约。
此外,美国、德国、芬兰等的航空公司的部分航线,也采用了地沟油转制燃油,效果良好。
除了用于航空,地沟油还能发电。未来两年,英国伦敦将回收城市下水道中的“阴沟油”(即地沟油)用以发电,预计发电量可供四万户家庭使用。如果伦敦的试点计划可行,英国政府将全面推广“刮油发电”。
目前,欧洲80%的废弃油脂已被转制成生物燃油,物流领域车辆的近三成燃料也来自生物燃油。欧洲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燃油市场。
功效无异的“清洁能源”
所有食用油脂的化学本质均为甘油三酸酯,但它存在可燃性差、黏度大、雾化性能弱等先天不足,无法被汽车和飞机发动机直接“消化”。不过,在特定化学条件下,甘油三酸脂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后者熔点低、易燃性出色,正是生物燃油的主要成分。
要想将食用油脂转化为生物燃油,可通过酯交换法、超临界法和加氢裂化等技术来实现。如今,美国福特公司推出的一款汽车,其发动机已能“喝”花生油。不过,用花生油来开汽车不免奢侈浪费,把废弃油脂变成生物燃料才更显经济实惠。
专家介绍说,地沟油变身生物柴油的工艺并不复杂。目前,国内外多采用较为简洁、对生产设备没有太高要求的酯交换法来进行转化。
酯交换法的主要原理是,在230~250摄氏度的高温状态下,地沟油与添加的甲醇或乙醇等催化剂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脂肪酸甲酯等粗柴油成分,粗柴油经过分馏、精炼、脱色等环节,便可制成生物燃油。生物燃油的功效与一般柴油无异。
随着技术的进步,地沟油提炼生物燃油的转化率已由70%提升到90%以上,剩余的边角料也可加工成甘油、植物沥青等化工产品。
地沟油转化成的生物燃油是十分重要的能源,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预测,2020年生物燃油将占全球航油总量的30%。
使用生物燃料也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炼制、燃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而生物燃料则属于非化石能源,不含芳烃、硫和重金属等,可谓真正的“清洁能源”。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经利用亚麻油与普通燃油的混合燃料进行飞行测试,结果表明,使用生物燃油后,飞机发动机的性能没有受显著影响,但温室气体排放量可减少30%。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下属的兰利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布鲁斯·安德森说,“从这些方面分析,生物质航空燃油未来完全推广是可行的。”
据介绍,由地沟油提炼成的飞机燃油可以减排60%至80%,未来甚至可以达到90%左右。
生产成本高,原料渠道少
虽然地沟油变身生物燃油前景光明,但其生产成本高、原料渠道少仍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难题。
目前地沟油的收购价格并不便宜,在某些灰色利益链的驱动下,中国市场上的地沟油收购价格甚至在数年内翻了番。
地沟油转制生物燃料企业湖南联合餐厨垃圾处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易志刚告诉《环球》杂志记者,目前每吨地沟油的回收价格为3500至5000元,酯化等处理成本约在千元左右,最终销售价格在6000元上下,而国内柴油的价格每吨超过7500元。由此来看,处理成本高、销售价格低的生物燃油没有什么利润空间。
易志刚说,如果国际原油价格较低,国内的生物燃油连价格优势都会丧失,炼制地沟燃油只能“赔本赚吆喝”。因此,国内不少回收企业均相机而动,在国际油价高企时开工炼油,走低时收购原料。
国外同样存在地沟油处理成本高的问题,相关企业基本上都是靠着政府补贴和税收倾斜勉强支撑。
受餐饮习惯影响,中国每年产生的地沟油数量惊人,但回收利用情况并不理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曾公开表示,现在我国每年产生废油700万吨至1400万吨,其中高达350万吨地沟油重上餐桌。
易志刚说,目前相关企业回收地沟油的主要来源是大中城市的酒店、餐厅,但回收数量有限,而家庭废弃油脂则是点多量少,难以回收。此外,一些地区还在暴利的驱动下形成了非法回收加工地沟油的利益链,他们也抢走了不少地沟油。因此,合法的生物燃油企业,常常面临无料开工的窘境。
专家认为,如果生产成本高和原料渠道少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地沟油恐怕难以成为真正的“新能源”。(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