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完成了对全国生物柴油企业生产情况的摸底。这份不完全的统计显示,全国的生物柴油企业计划产能超过200万吨,而实际产量却只有88万吨,产量不足规划中的50%,显示出生物柴油行业遇到了难以突破的瓶颈。
“以中国柴油整体的消费量,如果按照国外柴油行业的合理比例,全国生物柴油的规模应该是1800万吨,目前实际产量不足这一合理产量的5%。” 北京清研利华石油化学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鲁希诺不住感慨,“生物柴油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大量企业开工不足
“生物柴油企业大都开工不足,运营下来只有微利,不少企业因为不赚钱停止生产。”
根据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的这份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规模的生物柴油企业(指年产量能达到5000吨以上)有46家,去年还在进行生产的有38家。这些企业规划的产能超过200万吨,而去年实际报上来的产量是88万吨。
“虽然统计不完全,但是实际情况相差不会太远,规模大一些的企业我们都统计了。”全国生物柴油行业协作组负责人孙善林说。全国生物柴油协作组目前是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下属机构,工作地点是北京安贞路的化信大厦。
统计显示,国内生物柴油产量最大的是江苏、山东、河北,其中江苏产量超过28万吨,山东超过15万吨,河北超过11万吨,三个省的产量即占全国产量的63%以上。而其他众多的省份,往往只有一两吨甚至不到一吨的产量。这些生产企业中,报上来产量最大的是江苏恒顺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为14万吨。
按照市场上现在的价格,一吨生物柴油的价格一般大致在6200~6500元。从原料供应商购买原料后,企业经过提炼和加工,大致加价2000元左右进行销售。
“生物柴油企业大都开工不足,运营下来只有微利,不少企业因为不赚钱停止生产。”孙善林介绍,“其中生产稳定、产品质量比较好的屈指可数,只有唐山金利海、龙岩卓越、江苏恒顺达等少数几家。”
缺乏强制政策支持
“将生物柴油产业政策的决定权交给生产矿物油的巨头中石化,显然很难做到公平。”
生物柴油产业状况不佳,孙善林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国家没有强制性的政策推动。
目前对生物柴油支持力度最大的是欧盟。孙善林表示,欧盟的生物柴油价格实际上每吨要比矿物油贵150~200欧元,但是由于欧盟强制性要求,流通商在经销柴油时必须混入一定比例的生物柴油。
“生物柴油的优点一是可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二是这种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石油资源的消耗。”孙善林说。根据欧盟2003年下达的2003/30指令,要求2005年生物燃料占欧盟运输燃料消费总量的2%,而2010年生物燃料要占欧盟运输燃料消费总量的5.75%。
据了解,目前在发达国家,如美国等,生物柴油“B5”的标准基本得到强制执行。所谓B5,指的就是在柴油中添加体积比5%的生物柴油。“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国家对生物柴油给予一定量的补贴。”鲁希诺说。他拿去年国内柴油的消费量举例,去年国内总共消费3.6亿吨柴油,如果按照B5的标准,生物柴油产量应该达到1800万吨的规模。而现在88万吨的产量,不足前者的5%。
据行业人士介绍,我国目前对柴油中掺杂生物柴油的比例有一定标准,这一标准为5%~15%,但是这一标准并非强制执行,而在加油站系统中占据垄断地位的中石油、中石化体系往往不愿意掺杂生物柴油。
“往往有一种看法认为,生物柴油降低了柴油的质量,是一种人为造假的行为,因此国营加油站往往对生物柴油持拒绝态度。” 江苏洁净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建琦解释。
难以控制地沟油流向
目前有多个城市对地沟油的产业链进行特许管理。
生物柴油企业生存艰难的另外一点是难以得到食用废弃油脂(俗称地沟油)的充足供应。地沟油是生产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但是其流向很难控制,企业往往收不上来,造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地沟油的流向太分散,我不敢说有多少流向了餐桌,但也有一些化工产品使用了地沟油。” 陈建琦说。
孙善林认为,虽然政府一直在说严格管理地沟油,但是却很少给地沟油的流向确定一个明确的出口。“往往是把注意力用在严厉打击收集地沟油的个体商贩,但是没有明确监管地沟油只能流向哪些行业、企业,监管上并没有真正形成一条龙。”
目前有多个城市对地沟油的产业链进行特许管理,即对经营的企业发放准入许可。孙善林认为,苏州的模式在产业链上管理比较好,对地沟油的分拣、预处理、与下游生物柴油企业的衔接都比较严格。上海虽然同样也规定了十几家收集企业和两家处理企业,但是这两家企业之一的上海绿铭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上没有获得多少原料,而另一家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虽然可以开工生产,但是和上海整座城市所能产生的地沟油总量比较起来,产量显得远远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