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进口税率,积极扩大进口,不应是缓解国内通胀压力的权宜之计。从经济逻辑上讲,进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口我们没有或是别人更好的东西。这一点在今后的医药进出口贸易中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进口应该更加注重进口的质量。”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风向正在发生转变。商务部最近公布了进出口贸易新政:对比2011年中国强调“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2012年为了实现“减顺差,促平衡”的经济目标,更大规模的进口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商务部提出要“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可以预见,接下来进出口大门会进一步敞开,这究竟会引来更多的“狼”,还是一场贸易平衡战悄然展开?向来对政策比较敏感的医药行业开始研判这一新变化。
事实上,2011年中国医药进出口已然呈现出贸易平衡的趋势。根据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医药市场格局变化和我国医药内需发展强劲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11年1~10月,医药进出口总额达593.49亿美元,同比增长39.66%。其中,出口362.97亿美元,增长35.87%;进口230.52亿美元,增长46.08%。总体来看,全球医药市场的平稳发展趋势为我国医药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医药贸易增速回落,我国医药传统优势面临新的挑战,出口发展方式面临改变,挑战与机遇共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需求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医药进口增幅创新高,顺差占进出口额比重为22.32%,较去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
洋品牌再放闸
随着“保出口、扩进口”的相关配套政策相继出台,一股进口的洪流必然会影响到对政策敏感的医药行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本土企业就在担心,由于国外对高新技术的封锁,进口放闸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药品、医械等产品类的供应,进口药品会不会借机抢占中国日渐放量的药品市场?尤其是药品关税的进一步降低,更有利于进口药品成本下降,进口药品的价格肯定也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