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日前发布《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指出:坚持中西医并重,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开展重大疾病的中医药防治与研究;积极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等。专家指出,“十二五”规划凸显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中国医药业将进入中西医并重的时代。
人口老龄化为中医药发展提供空间
规划指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面临的健康问题日趋复杂。一方面,重大传染病流行形势依然严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威胁日益加大,新发传染病以及传统烈性传染病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另一方面,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以及食品药品安全、职业伤害、饮用水安全和环境问题等对人民群众健康的影响更加突出。
“老年人面临身体每况愈下,多患有慢性疾病、经济能力衰减,中医的简便验廉对老年人慢性病治疗更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意义。”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医药事业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陈其广表示。
多元化办医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规划指出,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及境外投资者举办医疗机构,鼓励具有资质的人员(包括港、澳、台地区人员)依法开办私人诊所。大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
陈其广指出,无论是社会资本开办私人诊所还是药店推行“药店加诊所”的模式,一般而言,开办中医诊所更加适合。原因在于西医诊所需要的一套生化仪器的成本很高,相较而言,中医药简便验廉,通过号脉来诊断疾病,便于操作。规划中指出,到2015年,初步实现急慢分治。这有利于中医诊所文化的发展,大量的急症病人去医院做治疗,而慢性疾病需要到中医诊所慢慢调理。
规划强化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
“中医药的发展进入规划,强化了中医药在医改中的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东直门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姜良铎表示。
规划指出,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突出,服务理念、服务模式等亟须做出相应调整。要积极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优势与作用。大力发展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业。
专家认为,现在医改把医药分开,药物提成、挂号费和诊疗费平移到医师服务费上,增加了医生的服务费用。实际上对于患者来说,药物不在于贵贱,关键在于是否对症,医、药的分开显示了对医师诊疗服务的重视。而中医药改革,使得人们更加认识到医药费用应更多地体现在中医诊疗服务方面,这有利于医改更加深入,使得中医回归到正常的医学模式中。
业内认为,中医一旦回归正常的医学模式,中医治病的哲学理念得以传播,中医药的特色优势能够更好地发挥,中医院将会更好地为民众健康服务,社会资本开办的私人中医诊所、药店的诊所、大量的中医药理念为基础的养生机构也将得到迅速发展,这样会较快地缓解大医院看病压力,解决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医改的目标得以实现。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超中表示,规划把中医药发展阐述得更具体、更详细,按照这个规划进行实施,中国医药业将进入中西医并重的时代。(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