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农合机构根据不同临床路径实行按病种付费,同时开发信息平台
医生、护士的“入径”、“出径”操作全部被实时监控
在河南宜阳县儿科病房,正在输液的小帅涛睡着了,父亲李战锋抱着他,不时看看输液管。家住在该县赵堡乡铁伟寺村的李战锋,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然而,他居然能说出每天医生怎么治疗、护士怎么护理,还没出院就知道要花多少钱。
“我儿子得的是肺炎,刚一住院,护士就给了我一张单子,我就知道要花2300元,自己掏700元左右。”李战锋指了指床头贴的彩色纸样——《患者版临床路径》。
所谓临床路径,就是标准化的治疗流程图,怎么治疗,怎么收费,一目了然。从2010年10月起,该院参照国际上普遍推行的疾病诊断相关分类(DRGs)管理,将188个病种分成三组路径,新农合机构根据不同临床路径实行按病种付费,同时开发信息平台,医生、护士的“入径”、“出径”操作全部被实时监控。
目前,全年住院患者1.6万人次中,65%的患者“入径”看病,平均医药费用比未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患者低5%—8%,自付比例下降10%,平均住院日缩短0.5天,出院后两周住院率为0。2012年,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
支付方式改革先行,撬动综合改革,是河南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特点。从去年5月起,全省已有30家县级公立医院试点按病种付费。截至目前,已推出新农合按病种付费病种82个(含124种治疗方式),共收治住院患者近5万例,次均住院费用比同病种按项目付费降低10%,直接为新农合及患者节省医药费用4700多万元。明年,按病种付费在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推行。
支付方式的改革,涉及患者、医务人员、新农合等各方利益。为此,宜阳、武陟县等5县按照世界银行农村卫生发展项目的统一设计,先行启动了补偿、管理、分配等多方面制度的综合改革试点。今年8月,河南以该试点经验为抓手,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取消药品加成后,药价下降了,检查费、耗材费用会不会上涨?武陟县先行试点综合支付改革,及时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从而杜绝了“两头翘”。武陟县卫生局副局长慕国兴说,支付方式改革改变了医疗服务的激励机制,杜绝了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为取消药品加成建立了可靠的制度保证。
宜阳县卫生局党委书记孔东亮说,取消药品加成,实行按病种付费,需要对补偿、管理、分配等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县级医院新的补偿机制,而这正是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
二、医院提出“路径报价”,新农合机构和医院经过谈判确定最终价格
并和医院签订服务合同,按照绩效支付
宜阳、武陟等地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一大特点:用较低的成本撬动了体制机制改革,扭转了“以药补医”弊端。
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孟庆跃牵头撰写的评估报告认为,这是一种“国内尚未见到的新型付费方式”,改革提出了“以药补医”机制退出的新思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药补医”问题。
数据显示,改革后,5县药占比降到45%,随着取消药品加成改革的推进,药品彻底成为医院“成本”,医护人员收入不再从开药中获得,而是从治疗、护理、管理中获得。
河南省卫生厅规财处副处长谢双保认为,改革是利益格局的调整。一般来说,既得利益者对公立医院改革有较大影响。过去,医疗卫生改革往往是达到了一个目标,损害了另一个目标。这是因为,大部分改革着眼于单项改革,缺乏整体、系统设计,结果难以预期。然而,河南不仅设计了分类打包支付的新型支付制度,同时还开展了质量、绩效、监管等方面的改革,医院的补偿、分配、管理等制度随之发生变革。
宜阳县卫生局副局长刘跟党说,改革的核心是推动医保机构成为服务购买者。每年医院提出“路径报价”,新农合机构和医院经过谈判确定最终价格,并和医院签订服务合同,按照绩效支付。如有结余,则奖励给责任医护人员。结余费用占病种总费用4%—6%,医护人员成为改革的主动参与者。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每月人均收入比改革前增加约330元。
在新的激励机制下,主动控费、保证质量成为医护人员的自觉行为。麦晓丽是宜阳县人民医院儿科病房护士长,她说:“以前护理靠手把手传授,现在每一步都有制度规范,在电脑引导下操作,心里更有底了。”
“以前全靠卖药获取收入,药占比达到67%。现在药占比降到30%左右,药品成为成本,而手术、治疗及护理等费用占比由改革前的33%提高到目前的51%,医务人员劳务价值得到体现。新农合的补偿费用已达到60%,收入结构渐趋合理。”宜阳县人民医院院长赵银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