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上海医药第四界董事会即将到期。
“有人想上去,有人不愿意下,其中的事情肯定少不了。” 一位接近上海医药的知情人士透露。
2011年上海医药H股上市卖了天价,净募集154.9亿港币,成为首家实现A+H股上市的内地药企,一时风光无二。
吕明方(上海医药前任董事长)时代推行的大刀阔斧改革,更是令其锋芒直逼国药控股。不过好景不长,2012年3月份,吕明方被罢免,内斗升级,丑闻迭出,上海医药面临的改革困境暴露无遗。
表面上业绩的持续增长,掩盖不了上海医药内外交困的真实境况。“经过一系列重组实现H股上市,市场对上药未来的并购、整合、市场化充满期待,但国企改革并没有想的那么容易,种种迹象表明,上药改革已经停滞甚至倒退,上药内部的利益关系是几十年形成的,不会轻易被打破。”该知情人士说。
《环球企业家》多方获悉,上海医药原有业务实际上已经开始出现下滑趋势,并购整合也趋于停滞。周杰取代吕明方之后重点推行的工业并购也没有取得实质进展,工业并购最重要的是整合能力,而上海医药工业板块最大的问题是下面子公司一盘散沙,各自为政,上市时宣称的内部整合并没有取得突破。
高成本,低效率,好内斗,在行业寒冬以及激烈的竞争格局下,上海医药徘徊不前。
2012年年中,宝钢集团副总裁楼定波空降上药集团(上海医药控股股东),市场期待新人出手整顿上海医药,但目前楼定波仅担任上药集团董事长一职,并没有进入上市公司。“楼定波最终担任上海医药董事长应该没问题,但如果上海医药旧有班底不发生变化,仅凭楼一人之力,上海医药难有改观。”该知情人士说。
在他看来,由于行业形势严峻,现在时间上比以前更紧迫,“再晃两三年,就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上海医药的资源虽然好,但资源这东西是要贬值的”。
虚假繁荣?
日前,一份《上药深度研究报告》被一个自称“草根分析师”的人抛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此人自称在在国药、上药都待过,现在专职投资,最近在研究上海医药。“这个人对上药很了解,这个时候发这个东西,我觉得很可能跟换届有关系。”前述知情人士透露。
该报告引出EBIT(息税前利润)这个指标,认为剔出利息收入及税收负担的变化,对于上海医药这种刚刚募集巨额资金、利息收入巨大的公司来讲,这个指标更能反映公司的实际盈利状况。
剔除不再享有控制权的广东天普会计处理产生的一次性因素,上海医药2011年1至9月EBIT为23.3亿元,2012年1至9月EBIT为24.6亿元,同比仅增长5.71%.该报告认为,进一步分析利润表结构表明,净利润大幅度增长完全依赖于巨额募集资金带来的财务收入。
2011年1至9月,上海医药财务费用为3.3亿元,而2012年1至9月,财务费用降至1.5亿元。但其货币资金有132亿元之多,财务费用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巨额现金带来的利息收入。如果再扣除2011年初并购进入的科园(中信医药)的盈利贡献,原有业务2012年1至9月EBIT同比实际已经轻微下降。
“这分析有一定道理,净利润比较容易操纵,或者扭曲。整个报表里面,1到3季度财务费用是大幅度下降的,很明显就是贷款少了,因为2011年H股上市,有很多贷款还掉了,所以在报表上看,就是财务费用大幅度下降。”该知情人士说。
“如果光看净利润就会有一个假象,因为财务费用的下降,主业利润其实并不那么突出。”该人士表示。
上海医药2012年三季报不乏亮点,尤其是被认为长期萎靡不振的工业板块。这被认为是新的管理层励精图治的结果。
2012年1至9月,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3.4亿元,同比增长9.1%,数据虽然远远落后于行业平均,但对上海医药来讲却不简单。因为2011年度工业销售收入比2010年度增长仅8.47%,2012年三季报工业增速看起来已经回升。
最大的亮点是毛利率上升,根据公司的解释是调整品种结构和营销方式,克服了基药降价、滑坡的影响,实现了整体盈利能力的提升。对于长期被指责效率低下的上海医药来说,这无异于证明自己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
但质疑者认为扣除广天普一次性因素,2012年1至9月整体EBIT增幅仅为5.71%,可以看出工业业务整体利润率增幅明显下降的趋势。
“工业利润是下降的,内部也清楚,因为上药最终的问题是品种结构老化,没什么新品种,品种结构一老化必然出现这种问题,要销量必须投费用。”该知情人士说。
此外,在国家继续打压普药价格的政策大背景下,尤其是未来可能出现的医院二次招标,上海医药的普药产品线将继续受到打击。
“国家打压普药价格肯定会影响到上海医药,这种打压政策对所有的普药公司都有影响,但对上药这种公司的影响会更大,因为作为国企,上药不能通过裁员、偷工减料等降低成本,同时又在上海,成本在不断提高。”前述知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