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的加速扩张导致了诸如德隆等企业加速成长却又因自身现金流和造血功能吃紧而全线崩溃。于是,与德隆拥有相似产融模式的复星不可回避地成为质疑的众矢之的。令人怀疑的是,拥有相似的民营背景、产融结合模式及多元化,复星系这个以不可思议的速度成为一个日趋庞大和复杂的经济体是否可能重蹈德隆的覆辙。
去年下半年,饱受“资金链紧张”质疑的复星系开始进行“瘦身”:除了四大主业(医药、房地产、钢铁、商业),其他均选择淡出。年底,复星实业出资6526万元受让子公司复星药业85.5%股权后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将公司更名为上海复星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复星医药)。这表明医药产业正重夺复星的主导权。
8月9日,复星医药交出了其自更名后的首份半年报。半年报显示,2005年上半年复星医药实现主业收入14.6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14.29%,主营业务利润4.60亿元,同比增长21.77%,实现净利润1.21亿元,每股收益0.146元。从半年报来看,复星医药业务整合的效果和内生性增长潜力正在显现。
业绩全线飘红
据复星医药总经理汪群斌介绍,更名后的复星医药将不再兼顾其他产业,成为复星集团唯一的医药产业平台,专心做大做强医药产业,而复星集团所有涉及医药的业务也都将在复星医药旗下进行重新梳理与整合。
仅时隔半年,经过资产重新梳理与整合的复星医药经营业绩呈现大幅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已经成为推动其业绩增长的主力。
事实上,在复星系的产业布局中,医药制造和医药流通形成的主业正保持着惊人的增速。自2002年以来,复星在全国收购的一批颇具潜力的医药企业如重庆药友、广西花红、桂林制药、徐州万邦、临西药业、重庆凯林等,已经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动力来源。加上其去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产品达到20个,业务增长更是如虎添翼。
除了制药业务,复星医药旗下的药品销售业务也继续稳步发展。报告期内,复星医药参股49%的国药控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3.01亿元,同比增长35.39%,大大领先于行业平均速度,实现净利润4962万元,其批发、分销业务规模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市场位居前列。此外,复星医药下属的其他药品零售品牌金象大药房、复星大药房、国大药房、上海药房等连锁企业继续保持品牌领先和业务快速发展,市场份额位居上海、北京地区医药零售市场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医药工业主营业务的快速增长,复星医药投资收益占净利润比重开始下降。2005年上半年,主要参股公司的投资收益合计占上市公司净利润的比例由2004年的74.38%下降到48.69%,成为其从外延式增长向内生式增长的重要表征。
一脚踏入国际市场
毫无疑问,收缩金融领域投资、围绕医药主业发展给复星的经营带来正面而积极的作用。但是习惯了“玩”大手笔的复星并不满足于国内的市场空间。
一如汪群斌所言,接下来复星在医药上的增长点主要体现在拓展国际市场上。复星医药子公司桂林制药和重庆康乐在国内拥有青蒿琥酯和阿莫地喹的独家生产权,而复星医药已经向WHO申请成为其青蒿素产品直接供应商,这里有15亿美元的市场空间,未来将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新收购的重庆凯林制药产品已经通过出口规范市场的药政注册,复星也将借道打入欧美规范市场。目前成品药出口到欧美市场还是一个空白,复星希望能够有所突破,目前正在推动成品药在国外的出口。
据半年报,复星医药的主营产品青蒿琥酯制剂已经跃升为公司第四大销售收入来源,2005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达3187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10%。
据了解,复星医药已经形成从上游的青蒿育种到下游青蒿联合用药(ACT)制剂生产的完整产业链。2004年11月,青蒿琥酯片通过WHO的GMP认证之后,目前正通过与WHO、全球采购基金及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等国际机构与公司合作,加快青蒿琥酯联合用药通过WHO的预认证工作。
今年1月,复星医药宣布出资7373万元现金收购重庆凯林制药公司70%的股权。后者主营的化学原料药、制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医药中间体等产品全部供应欧美市场,并且分别通过美国FDA、欧洲EDQM、加拿大TPD等出口规范市场的药政注册。中报披露,凯林新增4个产品通过了FDA现场检查,为持续性增长提供保证。上半年凯林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6.39%,净利润同比增长47%,成为复星业务增长的又一个亮点。
与此同时,年初,子公司上海复星朝晖药业有限公司(简称朝晖药业)也和丹麦百年药业研发公司LEO制药以及上海百润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业内人士分析,朝晖药业本身拥有符合中国GMP要求的设施及管理,与LEO公司的产品生产合作必将在生产中提升质量控制和管理能力,使药品生产质量及管理达到欧洲标准,为其迈向世界舞台打下基础。
事实上复星的计划也证明了这点。复星医药董秘陈启宇年初表示,针对海外市场,复星医药会指定重庆凯林、朝晖药业等五六家子公司重点去做,今年的海外销售额计划比去年增加2倍。如果顺利的话,复星医药会在年内考虑收购一家欧美药企,使公司容易取得欧美市场的准入许可证、药证等,以便公司在欧美仿制药市场有更大作为。(本文纯属作者个人观点,据此投资,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