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股市让人揪心,2008年以来绿多红少,市场人心涣散。日挫100点已不是什么稀奇事。在心惊肉跳之时,不妨转换一下心情,好好研究自己的企业,股市里的一些哲学理论同样适用于企业管理。
春节前后一直到5月份是医药企业传统的生意淡季,销售额会显著下降。在这个销售淡季,医药企业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对2007年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如何完善企业内部的各种管理和制度,以夯实2008年的发展基础?做足功课的企业才能在2008年跑步前行。
开出怎样的年报
每到年底,上市企业都会对股东发布本年度的年报,这份年报无疑是关键的,是投资人的重要航标之一。
医药企业也要在年初对企业上年度的整体经营情况进行总结,以便于全体员工了解企业过去一年的经营情况。什么样的年报才能产生最佳的“正反馈”?
第一,内容要客观全面。企业的年终总结,针对的是为企业盈利的全体员工,两者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所以切忌片面和弄虚作假,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把企业2007年的所有经营信息尽可能全面、准确、客观地表现出来。
主要指标包括:1.企业2007年的总体经营情况:年度总销售额、单月销售额,与去年的对比。2.媒体宣传信息和费用使用情况: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户外、网络、展会、宣传品等各项使用情况和费用情况。3.主要品种的销售情况和市场推广费用情况:主营品种的年度总销售额以及单月销售额,与去年的对比情况;2007年度主要采用的市场操作方式和费用支出情况以及成效。4.企业市场推广情况:品牌推广、市场开拓、客户发展等市场整体布局情况。5.企业固定运营费用使用情况:企业场地、水、电、网络、耗材、燃油等费用,以及员工的固定工资支出等。
第二,自上而下,而不是自下而上。可以改变以往“由各个部门员工和部门经理做个体的工作总结,再由企业副总或总经理做企业年终总结”的模式,改由企业的主管副总经理或总经理根据具体的信息做出自己对企业2007年整体运营的总结,因为企业主管领导往往是企业过去一年整体运营策略的发起者和实际部署人,对运营的结果和情况更具有发言权,这样才能提升企业年终总结的权威性。
什么样的大环境?
股市大环境不能不管,那些鼓吹“重个股轻大盘”者无一不在这一轮调整中挫败。
企业的市场经营亦然,没有不受到市场大环境影响的。因此,企业要有所发展,对大环境的把握非常重要。
第一,国家宏观环境。众所周知,国家的宏观政策走向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者,特别是对企业发展方向具有决定因素的高层领导者而言,仔细研究国家对于行业的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宏观政策是必须的。随时把握动向,提前着手研究应对策略,才能有备无患。例如医改、药品降价等,都会对行业造成很大的影响,必须未雨绸缪。
第二,地方实际信息。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国家每次进行行业宏观调整,必然要在某个省市或地区先期试点,达到满意的效果后再推向全国。
企业要实时关注各个地市的试点情况。比如:南京药房托管、闵行模式、广东模式以及河南等地出现的全省范围内县级以上医院的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信息等。占据了先机,就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三,市场发展趋势。需要对市场渠道模式、媒体特性、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发展进行研究。企业可以进行创新,但一定要符合市场发展规律。
有多少“水分”要挤?
今天的股市充满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从2007年初的2600多点到最高时的6300多点,充满了浮躁和“水分”,挤出“水分”才利于健康。
企业的成长之路亦然。在发展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取得成绩,也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及时找到。
第一,企业内部问题。每个企业内部都会有许多问题,如员工素质与能力、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向心力打造等。但最重要也是最不容易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企业凝聚力的提升、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合作沟通以及企业各项策略的执行。这就要求我们务必细细研究,谨慎考虑。
第二,市场开发问题。集中体现的就是企业运营模式下的方向性和费用使用的合理性。企业主导的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