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3月17日发布的最新《中国经济季报》(下称《报告》)预测,2010年中国GDP增长将达9.5%,全年的通胀水平可能达到3.7%。对于经济发展所形成的通胀预期和通胀压力,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专家高路易认为,中国可以通过收紧货币及汇率升值来控制,并预计今年的宏观政策要比2009年收紧。
或许是对于宏观政策收紧预期的敏感反应,上周医药板块表现较弱,不少资金纷纷出逃:3月16日,盘中生物制药板块集体重挫,紫鑫药业一度暴跌5%,跌幅居前的个股还有海王生物、桂林三金、精华制药、永安药业、北陆药业、迪康药业,跌幅均超过3%。截至当日13∶55,医药、生物制品全部成交额中,资金流入性成交额196,119.93万元,资金流出性成交额-216,667.85万元,不确定性成交额17,191.81万元,流入流出成交差额-20,547.92万元,占医药、生物制品全部成交额的4.78%。3月17日,沪深大盘小幅高开,两市共成交1903.1亿元,量能较上日有所放大,医药板块居资金净流出量居两市首位,净流出2.69亿元,资金净流出最大的个股为上海医药(-1.20亿元)、浙江震元(-0.27亿元)和吉林敖东(-0.26亿元)。
资金大量流出医药板块在不少分析人士眼中是流动性收紧的一种表象。《医药经济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机构分析人士普遍对通胀给予医药板块的影响表示乐观,认为该行业受益于新医改等政策刺激性因素的影响,利好大于利空。海富通基金分析师认为,在金融、地产、周期性等权重板块向上动力不足,但同时实体经济进一步复苏的前提下,系统性风险不会太大,在这样一个机会与风险都不算明显的市场中,受益于政策刺激的小盘股无疑仍是市场的热点。就具体行业来看,受益于新医改的医药行业等防御类板块依然值得进一步关注。
3%可承受,独家产品更抗通胀
2009年以来,在政府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长出现“V”型反转,成功实现“保八”。但是,在经济上升的周期中,同时也出现了资产价格泡沫再现、通货膨胀风险上升以及短期资本加速流入等问题。中央政府提出“管理通胀预期”,强调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那么,中国是否面临经济增长过热的局面?通胀的压力来源何在?医药行业能否化解通胀预期和通胀压力所带来的影响呢?
“从当前来看,通胀只能说是看到了一个预警,还不能说已经出现。所以,目前仍应维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宜改动,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使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更巩固一些。”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厉以宁认为,根据中国经济运行的多年经验,如果经济持续增长,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那么,3%左右的通胀率是会相伴而来的,也是中国经济可以承受的。而增长率一旦超过9%,通胀率也会突破4%,甚至更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必须采取宏观紧缩措施,并根据具体情况,或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或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甚至采取财政和货币的双紧政策。但是,总量调控的办法是有局限性的,必须同结构性调控并重,用结构性调控来弥补总量调控的不足。
众所周知,“调整结构”已经成了医药行业今年的关键词。中信证券认为,站在全年角度看,医药行业仍然是增长明确的行业之一。短期的调整结构可能给投资者带来个股的投资机会。
东海证券前不久曾对医药行业2010年前景做出全面的预判。他们认为,医药行业的增长有4个方面的强力支持:一是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医药行业需求的增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提升作用;二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为医药行业的未来造就了大量需求;三是城镇化发展也会带动医药行业的发展;另外就是医药行业需求还将受惠于新医改。
而通胀对于医药公司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是,对于中医药企业而言,有独家产品者更有足够的资本以涨价对抗原材料成本的上浮。以片仔癀为例,1月初,片仔癀公司因主要原料成本上扬等原因,决定将片仔癀内销价格每粒上调20元,由此预计其2010年全年净利润将增加1275万元左右。虽然片仔癀公司一直受制于原材料供应瓶颈,但其主打产品片仔癀作为独家产品,提价的空间比其他公司的非独家产品大得多。因此,对于有独家品种定价权的药企而言,通胀对其影响甚微。
温和通胀利好消费类
2月25日,央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此举被解读为是在为应对通胀预期做准备。而对于引导和化解通胀预期,世行方面亦在《报告》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韩伟森认为,去年,中国经济经历了一场在全球经济萎缩状态下的绝地反击。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强劲势头,但增长结构将有所变化。除了中国已经实施的总体货币政策之外,一些结构性改革也将有助于化解资产价格方面的风险。同时,政府主导的投资会放慢速度,但出口可能会随着全球经济回暖而继续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