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风险投资机构——软银赛富的成功投资案例很多,然而,作为其合伙人,徐航却出乎意料地用两个失败的投资案例作为谈话的开始。
第一个案例:徐航当年进入的第一家投资公司,投资人阵容是一个“豪华组合”,但是最后基本上是颗粒无收。徐航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江湖险恶”。
第二个案例:当时硅谷的风云人物马克和查理是最早注意到谷歌(google)的人,但当时他们并不看好这家甚至连名字都写在床单上的小公司。直到谷歌上市后,看到别的投资人的10万美金变成了3个亿,他们才后悔莫及。“这个案例依然说明江湖险恶,再好的公司也有可能融不到钱。”
在徐航的眼里,现在江湖依然“险恶”,但他也看到了一个对他来说充满诱惑的行业——医药行业。作为一个早年学医,其后在高盛等知名投资机构有过工作经验的投资者,徐航觉得眼下的医药行业是个令投资者兴奋的“性感行业”。在毫不掩饰自己对医药行业看好的同时,徐航也保持了一名资深投资者惯有的谨慎。
近日,他在给浙商杂志社主办的浙商商学院?创投实战班授课的间隙,接受了《浙商》记者的专访。
“抄袭”空间巨大
《浙商》:你早年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学医,而现在是一名投资者。和其他投资者相比,你对医药行业似乎更有发言权。那么,你认为,眼下中国医药行业究竟存在着多大的机会呢?
徐航:我不能说自己是医药行业方面的专家。当年没有继续学医,就是因为我没有想到,学医竟然要背那么多东西(笑)!不过,因为我的医学背景,现在软银赛富健康产业方面的投资由我主抓,我们在这方面的投入也很大。
我非常看好健康产业。健康相对而言是一个“硬需求”,从世界水平来看,中国的人均医疗消费还比较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必然会有上升的趋势。
而且,中国医药产业在人才储备方面很有优势: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医药产业的人才储备量是排在第一的。如果有机会去欧美看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大型医药公司的研发部门,都有着相当数量的中国人。这两年,美国市场不是很景气,不少医药产业人才看到了中国的机会,准备回国发展。
《浙商》:也就是说,你非常看好中国医药行业的“原创”开发能力。可是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国内市场依然有很多“抄袭”国外的仿制药。
徐航: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市场,有这么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跟在别人后面走。也就是说,即使是“抄袭”也是充满想象空间的。比如现在国内的百度,当年面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时候,其他公司要花一个小时来解释自己的商业模式,而百度只有一句话:“我们是中国的‘google’”,立刻就有人来抢了。
在发达市场已经试过成功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再根据中国的情况做些改动,不就节约了创新成本吗?目前,很多医药专利快要到期,仿制一下,引入到中国市场,只要不违法,我不觉得是什么坏事。
浙商:专利到期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来说,应该是个不错的机会。
徐航:是的。这几年,绝大多数的大厂,都面临专利到期的问题。很多主打药,包括一年卖了几百亿美元的药,一旦专利到期,业绩就会急剧下滑。全球制药大厂将面临非专利廉价药品的激烈冲击,这为中国的药厂创造了很大的机会。
睁着眼睛进去
《浙商》:除了制药,你还对医药行业哪几块的内容感兴趣?
徐航:我们对于创新药、医疗设备,包括医院连锁都是比较看好的。
《浙商》:投资医药行业,该怎么看待这个行业的风险呢?
徐航:对于一个行业,我们一直提倡要“睁着眼睛进去”。医药行业确实也存在着一些潜在风险,比如说政策风险。举个例子,连锁药店的模式在前几年发展很快,然而,医改以后,政策上强调要开发社区医疗。在“零差价”等政策压力下,连锁药店受到冲击是难免的。
另外就是来自产品的风险。药作为一种特殊产品,一旦出事,往往就是大事;其他还有销售风险等。中国药企的销售模式,可以做到一种“看起来很美”的表面繁荣。但是如果后面没有新药跟上来,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