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Tranzyme公司成为第五家得到风险投资支持、在今年完成IPO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但是,由于购股需求疲软,该公司不得不再度下调股价。这是该公司第五次下调发行价。而这样的情形并非个案,与其他行业相比,今年生物制药IPO普遍遇冷。
IPO定价一跌再跌
3月份,Tranzyme的承销商曾预计,该公司IPO将按每股11~13美元出售500万股,但最终被迫将定价降至4美元。如此低的售价,使得公司不得不把出售股票数量提高到1350万股,才能募集到所需要的资金,以支持新药临床试验。但是,这样的融资计划调整,大大削弱了这家公司投资者的股份比例。公司最大的3家风险投资机构 HIG Ventures, Quaker BioVentures和Thomas McNerney & Partners原本可在上市后持有14%的股份,现在只能持有9.2%。
这样的尴尬是最近美国生物制药公司IPO普遍遇到的事,今年早些时候上市的其他4家风险资本支持的生物制药公司都遇到了同样的麻烦。例如AcelRx公司,原本希望定价在12~14美元/股,大约出售577万股,募集6900万美元,但承销商最后只能以5元/股的价格出售800万股股票完成IPO发行,仅募集到4000万美元,目前股价在3美元左右。因为对于多数生物制药公司而言,IPO仍然是募集大笔资金的重要途径,在风险投资者不愿意再投钱的时候,公司为了得到大笔资金注入,以支持临床试验和保持公司正常运行,必须要走上市的路,如此早期投资者才有可能退出获利。
目前资本市场对生物制药公司IPO的需求非常疲软,使得资本流入生物制药领域受限,而依赖资本市场“输血”的生物制药公司在真正赢利或有产品上市之前,都不容易得到风险投资者较高的估值。低迷的风险基金估值和贬值的IPO价格,使得生物制药公司不得不考虑通过与大药厂签约合作来募集所需资金,这给现金充足的大药厂更为有利的谈判地位和合作优势。
相比较而言,其他领域的IPO显然要比生物制药公司来得风光,IPO定价基本上高于或接近预期的发行价格,上市后的表现也优于生物制药公司,有的股票上涨20%~30%。而生物制药类公司上市后基本没有上涨,少数还跌破发行价。
投资回升但增幅偏低
生物制药公司实在无法激发风险投资商的兴趣,这些年来,临床研究费用越来越高,但风险投资者投给生物制药公司的钱越来越少。风险投资过去3年在美国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金额连续下滑,到2010年只有34亿美元,比2009年下降了20%,这是自从2002年以来投资量最低的一年。
2010年生物制药的投融资金额则比2009年略为增长3%,显示出略有回升的迹象。相比之下,风险投资者投资于其他行业的兴趣明显回升。2010年整个风险投资界共投资218亿美元,成交3277个项目。投资金额同比增加19%,投资项目数增长12%。生物制药行业的投资成长已经低于IT行业,退居第二位。
不过这未必是件坏事。因为其他行业波动性太大,而生物制药相对稳定,投资者比较理性和稳健,能有足够耐心和时间去扶植旗下所投资的企业。
当然,生物制药投资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尤其是FDA审批越来越难以预测,产品上市通道不畅,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退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