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胜田
现状与趋势
我国的医疗器械行业自建国初期至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建国
后到改革开放之前。这一阶段医疗器械产业从无到有,基本形成了一个较为独立
的产业分支。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后的十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产业队伍进
一步膨胀并开始重新组合。第三个阶段是1987年以后的高速发展时期。目
前,在中国注册的医疗器械工业企业约5700家,其中专营厂3000家,有
一定规模的560多家。到2000年底,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已突破500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5%。经过50年的建设,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布局和
产业结构趋向合理。国有企业继续在行业内发挥骨干作用,同时也涌现出一批乡
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出现了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地域分布来
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市场占有率居前六位的省份占
全国市场80%的份额,显示了医疗器械行业较高的地域集中度。
医械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我国具有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
间广阔。
(1)经济发展加速医疗服务需求升级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健康服务需求
的整体增加。医疗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国内外资本投资中国医疗服务产业的
速度加快,从而直接导致医械市场需求的增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疗器械的选用会越来越先进,其产品结构会不断调整,功能更加多样化,市场
容量会不断扩大。
现代医学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先进医疗设备的诊断结
果。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
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
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医院信息化趋势引发医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
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今后医疗管理的发展趋势,这个趋势会引发对影像
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普遍建立
又使得医院有了进一步建立以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PACS)为核心的临
床信息系统(CIS)的要求,占全部医疗信息90%以上的医疗影像信息的处
理更是今后医院信息化的核心所在。医院信息化趋势结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了
巨大的市场空间。据测算,全国PACS市场的总需求达211.7亿元,如果
考虑到由PACS衍生出的高档影像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附属设备市场,PACS
的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
(3)国家政策变化带来医械需求增长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通过对医保药
品实行政府定价,废止医院自行采购而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
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对医院而言。如果没有了药品收入的支撑,单纯依靠财
政补贴很难生存下去。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改造医院软硬件条件,提高医疗服务
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内医疗体制逐步理顺,
医院的医疗服务性收入将逐步成为主角,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
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
另外,去年SARS爆发的教训也使得政府支持建立医疗服务保障体系,鼓
励医疗服务单位购买新医械,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我国每年都要花费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大约有近
70%的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公司瓜分。据业内人士介绍,除了一些简单
的消耗性材料,国内的一级医院一般全部采用进口器材,即使是二级医院,也有
2/3的器材依靠进口。国内高端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GE、西门子和飞利
浦之间。以放射诊疗设备为例,CT是美国GE公司的主打,核磁共振成像装置
主要由德国西门子公司把持,血管造影设备则大多使用的是荷兰飞利浦公司的产
品。
我国加入世贸后,2000年-2003年医疗器械平均关税由11%降到
5%-6%,实行进口招标制度。2003年初我国取消了原有大型医疗设备进
口的审批权,由医院自行决定。这些条款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国外产品进入我国。
国外大型医疗器械制造商人才集中、技术先进、资金雄厚。除了实力不够以
外,我国医疗器械制造商还存在科研与生产脱节的弊病,要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
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据分析,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未来的趋势是:市场潜力巨大,需求将持续增
长;一次性器械、常规装备需求继续增长,国产大型设备市场需求持平或下降;
进口将持续增加,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国内企业竞争力堪忧
虽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不断扩大,但国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竞争能力始
终令人担忧。在国内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
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
0%以上,远远高于化学药、中药等行业的对应比例,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了国内
医疗器械行业的主力军。如中国普及型CT市场超过一半的装机量来自GE在北
京亦庄开发区的工业园,占全球CT销量的1/4。
在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中,美国所占份额高达41%,欧盟占27%,日本
占14%,中国占2%。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国内医疗器械产品一般技术含
量都比较高,不少关键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
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医疗器械的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
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策略与建议
强化研发能力
目前,国产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缺乏研发和规模生产实
力,这种状况亟待改变。医疗器械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
的高技术产业,涉及到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行业,生产工艺相对复
杂,介入门槛较高。现在我国医疗器械生产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15年前的水
平。因此,加速医疗器械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当前国内医械
企业的当务之急。
提高营销水平
在与洋巨头的竞争中,本土化的直销将成为国内企业的优势,而忠诚度低、
网络脆弱的代理模式,则是进口产品的软肋。因此,发挥直销优势,重视名牌效
应,提高营销水平,是国内企业赢得竞争的有力武器。
企业需要创造名牌医疗器械,因为名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21世
纪全球一体化市场的竞争中,企业更需要名牌医疗器械作支柱。一个名牌往往需
要经受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的市场考验,才能确立。因此,企业应加强市场研
究,建立创名牌的战略意识。
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医疗器械工业必须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把常用的、量大面广的医疗器
械作为发展重点,鼓励其生产企业联合兼并,尽快实现经济规模,以提高生产集
中度和市场占有率。通过调整医疗器械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促进医疗器
械工业在21世纪的发展。
在调整医疗器械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同时,要优先发展适用于地方
医院的高质量中低档产品。医疗器械的发展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尖,而应综合
考虑疗效好、质量可靠、成本低的产品。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速度很快,但社会总
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农村人口有8亿,县级和县级以下医院是一个很大的市
场,但缺少一定的资金。随着医疗事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推动,医疗仪器
的购置、使用、维修成为各级医院所面临的新课题,如何选择适合各级医院使用
的医疗仪器、提高利用率,发挥更大的效益,已成为医疗卫生单位普遍关注的问
题。
要开展国际、国内市场分析和需求预测,生产适销对路产品,保障医疗卫生
需要,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继续开展传统手术器械、卫生材
料、小型设备出口的同时,要加大设备类产品的出口,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的出
口,使我国的医疗器械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重视质量管理
调查发现,造成国内医疗服务机构重进口轻国产的主要原因是,国产大型精
密医疗设备较国外产品在质量和售后服务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ISO9000
系统在我国已经推行了几年,但在许多行业中并没有真正成为主流。企业应积极
主动地争取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应把质量体系认证视为企业进入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行列的资格证书和产品进入市场的入场券。
因此,重视质量管理,做好ISO9000认证,加强售后服务,是我国医
械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长远大计。(《医药经济报》)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发布时间:200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