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中国医药报
记者从6月24日在广州召开的第八届全国体外反搏学术会议上获悉,我国发明的用于治疗冠心病等疾病的体外反搏装置,经历了28年的考验,现已成为国内外不少医疗部门的常用治疗器械之一。目前,体外反搏技术无论是在机理研究、临床治疗,还是在反搏装置的改进等方面,我国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体外反搏是一项无创性物理治疗新技术。世界上第一台体外反搏装置是1976年9月由广州中山医学院(今中山大学)、广州医疗器械厂(今广州华南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等11个单位共同研制成功的,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
20多年来,我国医学界及生物工程学界专家对体外反搏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长足进步,从原来只限于对血液动力学影响的研究,发展到对微循环、血液流变学、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等多领域的研究。在临床治疗方面,则从单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发展到治疗脑、眼耳、肢体和内脏等多种缺血性疾病。目前,国内不少医院已把体外反搏作为治疗多种缺血性疾病及用于康复治疗的常规方法之一。该产品的改进更为明显,从原来手工控制发展到如今的由微机控制,大大提高了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