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关统计,2003~2005年3年间我国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增幅一直在10%以上。2006年以来,进口增长速度明显回落, 1~7月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12.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2.3%。
一、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的主要特点:
(一)一般贸易进口下降,保税区、保税仓库进口增长较快1~7月,我国一般贸易项下进口医疗仪器及器械9亿美元,下降2.8%,占进口总值的72%。同期,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2.3亿美元,增长17.4%;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进口6719万美元,增长87.9%。
(二)国内生产能力较强的品种进口量迅速下降,其他一些高端医疗设备进口量仍有较快增长1-7月,X射线断层检查仪进口307台,下降22.5%;病员监护仪进口9802台,下降16.3%;B型超声波诊断仪进口610台,下降15.3%;内窥镜进口3256台,下降19.6%;麻醉设备进口649台,下降35.9%。同期,其他医疗、外科或兽医用X射线应用设备进口1448台,增长11.9%;彩色超声波诊断仪进口2858台,增长32.3%;核磁共振成像装置进口154台,增长79.1%;肾脏透析设备(人工肾)进口2184台,增长23.5%。
(三)主要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1-7月,我国从欧盟进口医疗仪器及器械4.6亿美元,增长1.8%;从美国进口3.8亿美元,下降2.6%;从日本进口2.3亿美元,增长3.9%,3个市场合计占进口总值的85.6%。
二、医疗仪器及器械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
(一)医疗器械检查收费改革抑制进口;2005年年末,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制订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医院在大型医用设备的检查和治疗收费上不得区别设备产地、型号,并遵守“不盈利”原则,宣布将对大型医用设备的使用成本进行测算并公布平均成本,各地参考平均成本制定价格。此项政策抑制了医院进口高档设备的积极性。
(二)国产高科技医疗设备替代作用增强;目前,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环渤海地区业已成为全国三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综合性高科技医疗设备研发生产有较快发展,培育出了迈瑞、安科等一批大型知名生产企业,很多产品通过了欧洲CE、美国FDA等严格认证,其他一些高科技医疗设备在合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后,国内生产能力也得到加强,对进口设备形成了有效的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