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领域逐渐要成为新的投融资热点了。”参加完日前举行的“首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峰会”,北京合众世纪投资顾问公司经理熊昀依然掩饰不住兴奋,“没想到,这次会上50%以上的讨论都是瞄着医疗器械投融资的。”
前几年,医疗器械行业的老总们一提起投资就烦,因为热心这个领域的投资者并不多,那些投资人不是直接要求控股就是干脆要求兼并。现在情况不同了,风险投资、基金等等都拿出扶助中小企业的姿态,希望通过多种形式帮助企业做大。
医疗器械正合风投胃口
“我们为什么要投资中国的医疗器械公司?”跨国基金管理公司“联讯创投”的总经理周德虔直言,“中国医疗器械是迅速成长的行业,离市场饱和还远着呢。”
据他介绍,美国IrvingLevin公司研究表明,2005年,国际资本向医药和生物技术领域的风险投资达到73亿美元,其中,生物制药领域吸引的风险投资为21亿美元,排第一,而医疗器械领域吸引的风险投资为14亿美元,上升到第二位,竟与化学制药领域并驾齐驱。
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中国。近年来,随着B超、CT、核磁共振、直线加速器、超声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机、神经电位诊断系统、正电子断层扫描机、伽马照相机等一批尖端精密医疗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市场销售额增幅十分惊人。有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年销售额已达548亿元,且以每年9%的速度在增长。今年,国内医疗器械的市场容量预计将超过600亿元。
“IT技术与医疗技术的结合造就了许多创新的医疗方法,而国产取代进口更可以利国利己,符合当前自主创新的政策方向。”周德虔说,“中国的医疗器械将是2007年的投资热点。”
“真正令人振奋的是,医疗器械拥有潜在的高投资回报。”大冢(中国)投资公司的项目“猎头”周宏雷经理表示,“不管中间环节如何,高端医疗设备厂家的利润率目前仍然保持在20%以上,中低端器械厂家利润也往往不会低于10%。这可是让连连遭遇降价打压的制药行业非常嫉妒的高回报啊。”
“现在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来越多搞风投的人都喜欢主动扎进医疗器械行业里来。你知道为什么?”熊昀说,“业内的玩笑话是,因为他们以前大多是搞IT风投的,让他们贸然进入生物制药圈,他们往往不敢,但医疗器械圈就好得多,学工科的人往往对电气设备有感觉,切入这个行业比较顺手。”
周德虔对此现象的另一种解读是,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产业的吸引力在于,医疗器械公司由初创到成熟与投资基金的投资周期相吻合,一般一家医疗器械公司由初创到成熟大约需要五年左右的时间,这正好与投资基金的周期同步。而对制药企业来说,这个周期至少要十年以上,对于投资公司来说似乎是太久了,“我们只争朝夕。”周德虔说。
风投看好高危病和富贵病
“一般来说,一个中型医疗器械投资项目一起步就大约要1000多万美元,往往是几个公司合着注资,每家分摊二三百万美元。随着公司不断做大,再不断投入。”周宏雷说,医疗器械行业的投资筹码大致不会低于这个投资水平。如何保证投资成功的确是需要经验的。
对此,历经五年多的周旋,周德虔带着他那只有12个人的团队,终于能管理约1亿5千万美元的资金,专注于他的核心投资产业——医疗器械和IT半导体。对于该如何选择医疗器械的投资领域,他的见解很实际。
“首先要针对中国五大死亡疾病治疗的医疗器械领域,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病,还有损伤及中毒。”他说,其次是针对特殊需求市场,“比如富贵人群的需求,包括整型美容、减肥手术、视力矫正和牙齿矫正等需要的设备都是很有前景的。而中国人口老化及长期慢性病的突现,使得如人工洗肾、骨科及牙科器械、康复保健以及个人居家护理康复等设备的需求格外旺盛。”
除了上述领域,他认为还可以把眼光放远。例如预防及早期诊断、健康体检等仪器,还有大规模乳癌筛检设备等。据周德虔的研究,在发达国家,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和制药业的产值大体相当。而在我国,前者产值只是后者的1/5,这种比例的严重失调预示着医疗设备与器械产业在我国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