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要花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有近70%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公司瓜分,磁共振、MR、CT等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GE、西门子和飞利浦等外资公司手里。
一边是患者抱怨诊断费太高,一边是医院叫苦收不回成本。这是中国医疗界存在了多年的怪圈。
广州某三甲区院里,一个普通头颅CT诊断要500~800元,高端一些的PET/CT诊断要过千元。而就在患者们抱怨高额诊断费的同时,主治医师却算了一笔账,买GE的机器花了4000多万,不包括专人操作,每天机器的折旧耗材费就要1000多块,“如果机器再出点故障,跨国公司人工可高了去了,每小时100美金以上,所以我们是养着机器”。
检查费是虚高,还是赔钱?
双方都叫苦的医患矛盾已经成了中国最古怪的一对矛盾,其中在医疗诊断费用上更是热点——患者指责天价检查费虚高,以感冒为例,用药打针可能几十块钱,但各种依靠设备才能完成的检查,收费就可能高达1000元以上。
但与此同时,医院也在叫苦,“CT、MRI这类诊断收费不仅不算‘牟利先锋’,而是根本收不回成本”。据了解,按一般三甲医院的定价,CT、磁共振这样价值上千万元的设备,回收期也要15年左右。
两年前,面对这股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国家也曾希望用政策规范市场,比如限制进口高端设备,限制患者检查费价格,但这些指导性政策最终都不了了之。“高端设备的定价权不在我们手上,而这些设备还少不了”。广州中山一院的医护人员向记者解释,“这类检测,尽管病人们都嫌贵,但是做过检查的人40%都改变了治疗方案。”
三大巨头把持七成中国市场
各项医疗检查费的虚高,是“天价”医疗器械带来的成本,而“天价”背后,是三大巨头把持中国市场的现状。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要花数亿美元的外汇从国外进口大量医疗设备,国内有近70%的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已被发达国家公司瓜分,MR、CT等医疗设备市场主要集中在GE、西门子和飞利浦等外资公司手里。
为什么不使用国产的CT?当记者在医院采访时,被问到的医院工作人员表情诧异,“国产的CT能用吗?”综观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省市一级的三级医院除了一些常规消耗性产品外,主要医疗器械均是洋货统治;即使是县区级的二级医院,也有2/3的医疗器械采用进口货;只是在乡镇、街道的一级医院才多用国产货。(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