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爱立信公司的科技人员说,只要增加不到50美元的成本,就能将一台普通手机改造成为新型“化验机”。这种新手机无论对乡村医生还是病人,均有极大实际使用价值。
20多年前,手机还是人们心目中的奢侈品,拥有一台“大哥大”在当时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随着电子技术与IT产业的飞速发展,手机早已悄悄走进普通百姓口袋中。第三代手机(即3G手机)的登场更使手机这一便捷的通讯工具摇身一变成为“多功能机”,其中包括部分电脑功能、电视机功能、MP3功能。不仅如此,西方医疗器械厂商正在积极开发全新功能型新手机,即“手机型医疗器械”新概念产品。所谓“手机型医疗器械”,系指这种手机不仅具备普通手机那样接打电话的功能,还可作为一种医疗器械产品使用。
“医院化验机”手机产品
索尼-爱立信公司正在开发一种手机型便携式医用化验机。它简直就是一个小型医院化验室。只要取病人一滴血、唾液或尿液等试样,滴在手机后盖内的芯片上,短时间内即可测出病人的CD4细胞计数、T淋巴细胞数量,并以此判断病人是否被HIV(艾滋病毒)感染。据介绍,该手机采用一种名为LUCAS(意即“无透镜超广角细胞检测排列平台技术”)的新技术。该机利用超短波蓝光照射样品(如血样或唾液样等),从而作出细胞计数判读。机内附有计算机芯片,它在很短时间内可得出结果。
据开发商介绍,LUCAS手机型化验机可用于检测诸如疟疾、艾滋病以及妇女是否妊娠等多种实际用途。索尼-爱立信公司的科技人员说,只要增加不到50美元的成本,就能将一台普通手机改造成为新型“化验机”。这种新手机无论对乡村医生还是病人,均有极大实际使用价值。
监测病人心脏的“灵巧手机”
在美国,冠心病人约有上千万之众,而冠心病患者最害怕的是一个人在家时突发心肌梗死,且因身边无人帮忙而耽误救治。即使病人能打急救电话,等医生上门已为时过晚。美国匹茨堡大学医疗器械开发中心的科技人员想到了手机。他们在普通手机的机芯里加装了一个电子小装置,并将该手机命名为“灵巧手机”(Smart Cell Phone)。将这种经过改装的手机放在冠心病人胸口,能随时监测病人的心跳情况。一旦心跳发生异常的信号被手机侦知,预先设在机内的报警装置会发出报警手机信号,第一时间通知社区医院的医生,使后者能及时赶到病人家里采取抢救措施。据悉,该款手机已在2年前上市,并已在美国加州推广使用。结果是,购买和使用“灵巧手机”的冠心病人,死亡率下降了60%以上。由于该机具有心脏病监测作用,“灵巧手机”上市后颇受冠心病人欢迎。受此成功的鼓舞,美国匹茨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制第二代可直接传输诊断仪器图象的新型手机。据该大学科研人员介绍,正在研制中的新款手机可通过导线与B超相连接,并将后者的图像发送至距离遥远的医疗中心。坐镇医疗中心的专家在对手机发送来的图像进行解读后,诊断出疾病情况,并反馈给当地医生,使其能采取正确治疗方案。这种可传输诊断图像的新型手机,未来必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手机变身“诊断仪器”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披露:全球约有75%的人口从未接受过诸如X光、B超、CT、MRI和CT、PET等现代化电子诊断仪器的身体检查。不少穷国的百姓由于未做过X光透视,即使得了肺结核也从不知晓。直到病情恶化才想起去医院治疗。另一方面,由于穷国医院在购买这类电子诊断设备时花了大价钱,故为了收回成本而将诊断费提得很高,这反过来又影响了低收入病人做仪器诊断的几率。据分析,目前使用中的电子诊断仪器通常由3部分组成,即病人健康信息采集系统硬件、数字化处理软件和显示系统。将这3部分组合起来就成为一台电子诊断仪器。IT技术专家认为,价格低廉的手机完全可完成第一部分的工作,即采集病人健康信息。只要将这些信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至医院电子诊断仪器特设的接受端上,诊断仪器经计算机软件处理后,同样能转化成可视图像。这样一来,就可省去病人上医院直接做仪器诊断的麻烦。还能降低诊断费用。如果能推广使用这种手机,今后病人可在家中自己对身体某一不适部位用这种专用手机拍摄后,再将拍摄图像传输到医院终端设备上,医生可据此诊断病人所患疾病。近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科研人员已研制出适合作为“手机诊断机”的新型高像素手机样机(据说有5兆像素),该新型诊断手机可望在近期上市。其价格不会比普通手机贵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