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给双方进出口贸易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此外,企业还应从投资领域的合作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得益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如期建成,我国与东盟医疗器械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根据医保商会整理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0年我国与东盟医疗器械进出口总值达7.16亿美元,同比增长17.64%。东盟已经成为我国医疗器械第四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市场。
自贸区效应逐步释放 双方贸易稳步增长
2010年,我国从东盟医疗器械进口额为1.79亿美元,同比增长11.77%;对东盟医疗器械出口额为5.37亿美元,同比增长19.75%,贸易顺差3.58亿美元。对东盟出口的增幅明显高于从东盟进口的增幅,反映出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相比东盟各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我国对东盟大部分产品的进口关税都降到零,印尼、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几个国家对我国99%的医疗器械产品都是零税率,其他几个东盟国家对我国医疗器械产品的进口关税也有大幅下降,这给双方进出口贸易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但由于医药产品有其监管的特殊性,因此,零关税政策效应的释放是一个较为平稳的过程,2010年双边的医疗器械贸易形势也反映了这一特点。
按具体国别来看,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几个市场最值得关注,一是市场规模和需求在东盟10国中处于中上水平,新加坡虽然是东盟10国中规模最大的市场,但是市场相对成熟,对医疗器械的进口监管也较严;二是市场增长潜力较大,2010年我国对这几大市场的出口增幅均高于平均水平,保持20%以上的增长,尤其是对马来西亚出口同比增长了36.81%(见表1);三是我国与这几个市场的双边医疗器械关税已经基本降到零,而其他几个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发展,尚有部分产品还要征收不同幅度的进口关税,例如越南对我国医用敷料产品还要征收8%的进口关税。
目前,我国对东盟市场出口以按摩器具、助听器和血压计等家用产品和注射器等一次性医用产品为主,这也是我国传统优势出口产品。东盟各国对我国进口需求较大的产品虽然略有差别(见表3),但也未超出这两大类产品范畴,这说明我国出口产品结构还有待进一步优化。其他产品中,X射线断层检查仪、彩超、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和病员监护仪的出口增长较快,这些产品的出口增幅都超过了35%,但出口主体以西门子和通用电气等跨国企业为主。
(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