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会自己看书了,没必要给他读故事了,应该让他们自己独立!
宝宝还太小,给他读那么多故事他也不一定听得懂,没必要读吧!……
家长们注意了,如果您也有类似的想法,那么赶紧改正吧!一点都不给孩子读故事听以及太早停止阅读,都是大错特错的。专家建议,家长给孩子读故事需要坚持到12岁,看来读故事可是有大学问呢,快跟小编来看一看吧!
为什么给孩子读故事要坚持到12岁呢?
美国国家阅读委员会把“为孩子读故事”描述为“孩子小学毕业之前都应保持的一种习惯”,而这样的好习惯,需要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培养。
研究儿童听力的专家表示,孩子12岁前,通常听力比阅读能力强,这个时候孩子虽然已经能识字看书了,但是还是很难看懂故事书,但是,如果这些复杂的故事能通过爸爸妈妈读给他听,他就很容易能听懂、理解这些有趣的故事情节。
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可以及时回答孩子的疑问,这样不仅促进了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能慢慢地培养他理解故事的逻辑思维,提高孩子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
家长应该怎样给孩子读故事呢?
让孩子自己挑书
给孩子读书的目的,就是提高他的阅读能力和读书的兴趣,所以,要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故事书,这样他才有兴趣耐心地听着爸爸妈妈为他朗读。有些孩子很喜欢一个故事,总会缠着爸爸妈妈重复的给他读,这时候家长们可不要拒绝,要尊重他的意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身上。给孩子重复读故事的时候,可以故意读错一小部分情节,看孩子能不能及时发现,这样可以慢慢地锻炼他的记忆能力。
让孩子自己挑故事书,既能让他听到自己喜欢的、想听的故事,还可以增强他的自主意识,让他从小就学会为自己如何做选择。
提前熟悉故事情节
可以跟孩子约定好,定期读故事给他听,比如每天晚上睡觉之前,给他读一个小故事,让他在爸爸妈妈轻柔的话语中安然入睡,这可是很温馨的事情呢。
在给孩子读故事之前,要提前熟悉故事情节,知道哪里的情节比较紧张,可以加快语速给孩子营造气氛,故事中有几个人物,可以尝试着用不同音色来模仿他们的对话等等,这样能让孩子更容易理解故事情节,喜欢上爸爸妈妈给他读故事。所以家长们在读故事前应该自己先通读一遍,了解故事脉络、角色特征、语言风格等,才能更好地完成朗读。
要充满热情地朗读
要想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爸爸妈妈首先要做好榜样,要充满热情、快乐地给孩子讲故事,让他觉得阅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这样他才会让孩子模仿爸爸妈妈快乐地阅读。而且,在讲故事的时候,要尽量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的,适当地运用“声音表情”,比如有坏人来的时候,可以提高音调营造出恐慌的氛围;主人公生气了,可以模仿出生气的腔调等等,还可以搭配一些手势、动作,让故事更加形象化,以此刺激孩子保持注意力。
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被爸爸妈妈的情绪所感染,相对于单调的逻辑语词记忆、形象记忆和运动记忆而言,这种情绪记忆对孩子来说更有作用,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用手指点画页内容
童话故事书都有好多漂亮的图画,而这些图画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而设计的,所以在读故事的时候,爸爸妈妈可要好好地利用图画来吸引孩子。比如说,妈妈读的故事里出现了一只大灰狼,那么妈妈可以用手指点出书里大灰狼的图画,对孩子说:“这只大灰狼,张开大嘴,长着尖尖的牙齿,睁着大眼睛跑过来想要吃掉小羊……”这样孩子在听妈妈描述的时候,又能看到形象鲜明的图画,更容易形成画面感。
认真观察图画不仅能够让孩子通过图和文的互补和互动,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而且能够培养他的观察力、想象力,以及对图画符号的领悟能力。
适时地用口头语解释
孩子已经能识字、读书了,但是还是很难自己理解故事情节,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故事书里都是比较严谨的书面语言,但是小孩独立理解书面语言需要一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就需要爸爸妈妈给他读故事,来帮助他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所以在给孩子读故事的时候,父母可以有意识地用口头语言或半书面语言来解释故事内容,比如读到“一群小矮人狼吞虎咽地吃着白雪公主丰盛的晚餐”,这时候妈妈就要给孩子解释“狼吞虎咽,就是很饿的时候,很快地大口大口地吃东西的意思”,而且可以在平时有意的提到这些度过的书面词汇,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书面语。朗读后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归纳和总结故事的大致内容,对孩子积累阅读经验很有好处。
读书要从头到尾、善始善终
开始给孩子读书的时候,爸爸妈妈可要注意读书的顺序,要从头到尾、善始善终。可以跟孩子一起,从封面读起,慢慢地读出作者、书名、出版社。故事读完,让他看封底,因为许多书封底上也有内容。时间久了,孩子自己也会掌握了爸爸妈妈的阅读顺序,以后自己读书的时候,也会模仿着爸爸妈妈的方法。这样做不仅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有利于形成孩子做事善始善终的态度。
爱宝网1:http://www.aibaoyl.cn
爱宝网2:http://www.aibaoyl.cn
咨询电话:021-66187008/66187055/13681661622 y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