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保健品市场初露头角,以杭州保灵为代表的蜂王浆产品拉开了中国保健品市场的帷幕。10月,卫生部发布《中药保健药品的管理规定》,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审批中药保健药品,我国“药健字”制度开始施行。
1988年:太阳神、娃哈哈分别以“生物键口服液”和“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掀起国内保健品市场第一轮消费热潮。
1989年:振华851在福州、昂立一号在上海问世。振华851的畅销给中国保健品市场的消费热潮又加活力,其庞大的代理商中有不少人成为后来保健品市场的弄潮儿。
1990年:沈阳飞龙以“飞燕减肥茶”和“延生护宝液”起家,并在保健品市场上崭露头角。
1991年:保健品市场突破100亿元。
1992年:深圳太太集团成立,推出“太太口服液”迅速红遍中国。以太阳神担纲领头的中国保健品走向颠峰,娃哈哈淡出保健品市场。
1993年:马家军为“中华鳖精”作形象代言人,带动保健品市场上升。乐百氏以1000万元获得马俊仁的一纸配方,推出“生命核能”在全国尝试经销权的拍卖,保健品市场的炒作达到高潮。巨人集团涉足保健品行业,“脑黄金”问世。飞龙用1亿元的广告投入,换来了2亿元的利润,飞龙开始腾飞。武汉红桃K集团成立。太阳神创出13亿元的销售记录,成为中国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代霸主。
1994年:红桃K技术工艺列入国家科委火炬计划项目。“三株口服液“在济南问世,保健品生产厂家已由最初不到100家增加至3000多家。产品品种多达三万种。年产值由16多亿增至300多亿元。
1995年:益生堂“三蛇胆胶囊”被指控混淆了食品与药品的广告用语而被罚款6万元。卫生部对212种口服液进行抽查,宣布合格率仅30%,舆论为之哗然,保健品市场开始从顶峰滑落,生产企业不到1000家,年产值跌至100多亿。海南养生堂“龟鳖丸”问世。
小结:20世纪80年代—1995年初,是保健品行业的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由于保健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涌现出了大大小小3000多家保健品生产企业,产品品种更是多达2.8万种,年产值达300多亿。
但仅仅建立在广告宣传和庞大的营销攻势基础上的保健品行业难以支持长久的发展,加上大批跟风的企业加入,保健品市场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状况,消费者对保健品的 “信誉危机” 导致保健品市场繁荣不久即开始了大幅滑坡。1995年到1998年保健品行业经历了一个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萎缩。
1996年:巨人集团发生财务危机,终于无法挽救而宣布财务崩溃。飞龙集团总裁姜伟发表《总裁的20大错误》,太阳神销售额急剧下滑。“三株口服液”在农村市场大获成功,年销售额达80亿元,创造销售神话。6月1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正式执行。
资料:随着《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保健行业的合法地位才被正式确立下来。(1995年3月5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第46号令发布。1996年6月1日《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正式执行。)
7月,卫生部发布了《保健食品评审技术规程》和《保健食品功能学评价程序和方法》,并规定保健食品的功能评价要在卫生部认定的功能学检测机构进行,实行省级和卫生部两级审批制度。至2003年5月1日前卫生部受理的保健功能有22项。申请产品在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经卫生部最终审查合格方可获得批准证书,允许该产品使用保健食品标志进入市场。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使保健食品的评审工作走向科学、规范,为新一轮保健品消费热潮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1997年:深圳太太控股“丽珠集团”成为综合性医药企业集团。5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实施《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民营保健品企业大量消失。
1998年:“八瓶三株喝死一条老汉”的常德事件发生,名噪一时的三株口服液开始一撅不振。
小结:从1995年到1998年,保健品行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低谷期,企业数量和销售额大面积缩水,仅剩下1000家左右的生产厂家和总共100多亿元的年产值。其中60%左右的是中小型企业。
1999年: 常德事件中三株胜诉,但已无力回天。4月,太阳神突然推出“风景减肥胶囊”,以图东山再起。姜伟重出江湖,推出“伟哥开泰胶囊”,但不久被国家有关部门以假药查处,再遭滑铁卢。7月,无锡健特药业的“脑白金”问世,以独特营销模式热销市场,并再次掀起保健品市场热潮。10月,卫生部下发了禁止保健食品夸大宣传的紧急通知。
2000年:5月开始,卫生部展开对保健品市场的整顿工作。6月,哈药六厂的广告热播,盖中盖因“巩俐阿姨事件”引起人们的争论。9月,彼阳牦牛骨髓壮骨粉因微生物和重金属污染物超标被责令整改。但就在这一年,脑白金销售收入达8.01亿元,位居全国同行前列。太太口服液和静心口服液的销售额也均过亿元。
小结:从1998—2000年底,保健品行业逐渐走出低谷,又进入了新一轮高速发展期,2000年,生产厂家恢复到3000多家,年产值超过500亿元,企业数量和年产值都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2001年:1月,“脑白金”销量2个多亿,创下了中国保健品行业单品单月的销售新纪录。“核酸风波”沸沸扬扬,专家及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受到媒体的怀疑,保健品行业遭受信誉危机。3月,忘不了3A脑营养胶丸、珍奥核酸胶囊等六种保健品因夸大宣传受到卫生部的通报。6月,太太药业在上海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保健品上市企业。7月,交大昂立在上海交易所上市。12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局发布《关于撤销中药保健品批准文号的公告》第1.2.3号公告。撤销1959个中药保健品的批准文号,保健品行业又遭挫折。
2002年: 5月,中国保健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厚街健康论坛”被喻为中国医药保健行业的“遵义会议”。11月,上海健特把“脑白金”商标卖给上市公司健特生物。安利纽崔莱销量占中国保健品总销售量的1/6,安利公司成为中国保健品市场的老大。交大昂立精心运作华东市场,连续3年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
小结:从2001—2002年,保健品市场总额不断缩水,保健品消费一路走低。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2001年保健品市场的年销售额只有2000年的一半,约250亿元,而2002年,保健品销售额再度下降至200亿元左右。
2003年:5月,卫生部颁布施行《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新标准,新规范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并将保健功能扩大为27项。6月,保健食品评审、监督管理权陆续由卫生部移交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0月,中国保健食品协会被民政部注销,原保健科技学会更名为中国保健协会,成为新的保健行业协会。
2004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所有“药健字”保健品将一律不得在市场上流通。2月27日,“行业代言人”诞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马晓伟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起为“中国保健协会”揭牌,从此中国保健品行业唯一合法的第三方组织成立。6月,美国第一大健康连锁GNC进入中国。7月,《直销法》出台日期再次顺延。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