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老龄化社会的退行性疾病、饮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的“三高”症、亚健康状况普遍存在,服用一些保健食品或膳食补充剂是健康的需要,但根据什么原则来开发适应特殊人群需要的功能食品?显然广泛存在、价廉物美,来自于天然植物提取物的类胡萝卜素就是不错的选择。
近日,国内首次举办的有关类胡萝卜素的专业论坛在京召开。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营养强化剂及特种营养食品专业委员会、着色剂专业委员会主办召开“类胡萝卜素与人类健康论坛”,在会上记者听取了关于类胡萝卜素营养强化剂的研究与开发情况,了解到相关的食品制造工艺。
据介绍,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作用,远高于维生素E和维生素C,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一代功能性类胡萝卜素物质研究的深入,尤其是近年来番茄红素和叶黄素新品的上市,类胡萝卜素成为受国际药物、膳食补充剂、功能食品界广泛关注的新型抗氧化活性物质。
类胡萝卜素家族成员众多 在食品、药品、化妆品领域广泛应用
食品添加剂专家、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名誉理事长尤新教授在论坛上谈到,人体在氧化和抗氧化之间会自然产生抗氧化物质,使之达到平衡。但当人们衰老或生病时,内源性抗氧化物不足,人体脂质就易于过氧化,导致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适当补充外源性天然抗氧化剂,如类胡萝卜素和多酚黄酮,是延缓或降低人体因氧化受到的危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类胡萝卜素是一类具有功能特性的天然色素的总称,由于首先在胡萝卜中发现,因而得名胡萝卜素。目前,类胡萝卜素已经发现700多种,与食品有关的有100多种,人体中有20多种,常见的有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叶黄素、玉米黄素、隐黄素、虾青素等。类胡萝卜素 “产品家族”对人健康贡献很大,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每人每天消耗类胡萝卜素约5~20毫克。围绕着类胡萝卜素的产业开发正在逐步形成。
在人体中,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是两种主要存在于人眼中的类胡萝卜素,对人眼健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在自然界和人体组织不同部位中存在的比例并不太一样。论坛上,新昌制药厂表示,通过科学研究该厂发明了一项专利,即采用叶黄素原料,用碱差向异构转化为玉米黄素,转化率达70%,远高于国外同类产品29%的转化率,该玉米黄素产品已获得美国和欧洲专利授权。依靠以淀粉为壁材的类胡萝卜素微胶囊技术,新昌制药厂已工业化生产叶黄素、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玉米黄素、角黄素、虾青素等六大类可应用于各类食品中的类胡萝卜素。
新昌制药厂厂长邵斌表示,得到高含量的食用级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晶体仅是其在食品中应用前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将这些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晶体通过先进的微胶囊包埋技术制成适于在食品中直接应用的形式。目前,国内企业开发的叶黄素和玉米黄素食品营养补充剂、着色剂、抗氧化剂产品正广泛用于国内的烘焙、饮料、果冻等食品,以及化妆品、医药等行业。
天然抗氧化剂 缓解强光带来的视觉问题
在动物体内,β-胡萝卜素加两分子的水,断裂成为两分子的视黄醇。在黑暗中全反式视黄醛转变成为顺视黄醛才能与视蛋白结合形成视紫红质,后者与暗视觉有关,故缺维生素A导致夜盲症。类胡萝卜素含有许多双键,是较好的单线态氧淬灭剂。其作用机理是激发态的单线态氧将能量转移到类胡萝卜素上,使类胡萝卜素由基态变为激发态,而后者可直接回复到基态。
北京同仁医院张风教授在论坛上提出,一项针对西方老年人首要致盲眼病的研究中发现,叶黄素是一类非常适合眼部保健的类胡萝卜素。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研究院葛文津研究员提出,临床观察证明以叶黄素为主要成分的保健食品对缓解和改善视力疲劳具有明显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为两个方面:一是视黄斑中的叶黄素能大量吸收蓝光,从而避免视网膜的光氧化损伤;二是视黄斑中的叶黄素可作为一种抗氧化剂,清除自由基以及游离基,从而保护视神经免受自由基的损害。她认为,补充一定量的叶黄素,对于缓解视力疲劳,预防光辐射造成的危害,减少老年黄斑变性患病风险等有重要意义。叶黄素主要是从植物,特别是万寿菊花中提取纯化得到。玉米黄素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全化学合成再通过碱差向异构化得到。
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许新德工程师介绍,叶黄素对强光和眩光有缓解功能,强光就是电视屏幕、电脑屏幕发出的光线,例如对长久看电脑造成的视觉疲劳有缓解功能,而眩光是例如日全食时候发出的刺目光芒,实验表明补充叶黄素能加快缓解眼睛对眩光的反应,能提前5秒左右视物。对此,记者问提前5秒的时间能有多大帮助?许新德回答:“当车辆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提前5秒发现障碍物能大约提前600米发现障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