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居高不下、违规添加药物、虚假广告屡禁不止、篡改或假冒批准文号、品种繁杂真假难辨等种种乱象,让百姓对保健食品失去信任。据中央电视台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群众对保健食品的不信任率为53%,非常不信任率为34%。信任是行业生存的基础,信任危机若无法有效解除,保健食品行业的未来岌岌可危。化解保健食品信任危机必须重拳出击:
重拳之一:出台配套法规,严查违法行为
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无法及时纠正,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无法可依”。2010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开始实施后,保健食品跳出多部门监管的怪圈,明确了由食品药品部门主管的相对统一的监管体制。但是作为《食品安全法》重要的配套法规,《保健食品监管条例》尚未出台,监管缺乏可操作依据,严重削弱了执法力度。因此,加紧出台相关法规,让执法有法可依,监管有据可循,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行为迫在眉睫。此外,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防止出现“重审批、轻监管”的状况,确定思路,调整方向,加大监管力度,做好重点品种抽验工作,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同时严把供货关,要求药店、专营店、超市等零售终端严格审核进货单位资质并做好购进验收登记,拒绝无资质企业供货要求,以高压态势遏制各种违规行为。
重拳之二:完善标准体系,淘汰落后品种
在我国保健食品的审批过程中,长期存在准入门槛低、无严格质量控制体系、重复审批、品种“只进不退”等诸多问题。而保健食品的丰厚利润吸引了大量的非专业企业纷纷涌入,造成市面上的产品品种繁多、真假难辨,而且质量参差不齐,给监管带来较大难度。因此,相关部门应健全保健食品标准体系,严格保健食品准入制度,限制审批数量和品种,淘汰品质低劣产品,变“多且差”为“少而精”。
(生物谷 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