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遭媒体曝光螺旋藻片铅超标,汤臣倍健、绿A等六大品牌螺旋藻保健品陷入质量风波。虽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简称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在3月30日公布监督检查结果:汤臣倍健螺旋藻片、绿A螺旋藻精片等含铅量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但是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消费者对螺旋藻类保健品的信心已经受到影响。
螺旋藻遭遇信任危机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汤臣倍健等螺旋藻铅超标事件会引发对中国保健品行业的信任危机。中山大学营养学教授蔡卓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事件会对消费者心理产生影响。
在螺旋藻类保健品爆出问题后,金象、同仁堂等药房纷纷采取下架措施。在国家药监局发布澄清公告后,在建国门康济堂药房,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看到汤臣倍健正在开展促销活动,服务员表示,产品经国家药监局检测,不存在任何问题。另据媒体报道,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志红表示,随着国家药监局的检测结果公布,各商场、药店的产品已全部恢复上架? 但同时坦言,此次事件对产品销售有一定影响。
本报记者看到,在海淀区济安堂一家药店内,国内螺旋藻品牌仍在下架,只有圣彼得等国外品牌的螺旋藻产品。随后,记者随机采访部分保健品消费者,唐女士表示,如果真存在问题将不会再购买汤臣倍健的产品。
汤臣倍健受铅超标事件影响,已于3月29日采取停盘措施,郭凡礼分析指出,该事件极有可能影响到汤臣倍健的品牌建设和盈利增长。不过,短期而言,停牌对汤臣倍健也有利,避免了汤臣倍健股价可能出现的大幅度波动。
铅超标事件拷问检测标准
围绕此次螺旋藻保健品的铅超标事件,国家药监局、相关企业与媒体各执一词,其争论核心集中在产品质量与检测标准方面。其中,最让媒体和公众感到困惑的是,国家药监局先后两次检验结果不同。
在3月30日,国家药监局发布检测结果之后,汤臣倍健官方网站与微博立即发表声明,绿A官方网站也以红色大字贴出公告,均表示螺旋藻产品不存在铅超标问题。此前,汤臣倍健公共事务部总监陈特军也对媒体表示,其螺旋藻产品不存在任何铅超标问题。
而新华社则于3月31日发文《螺旋藻抽检:两次结果缘何大相径庭》,该文指出,记者采访的国家药监局审评专家认为,螺旋藻片剂铅含量标准应参照一般产品标准执行,即限量为0.5mg/kg。
本报记者通过对比国家药监局两次检测标准发现:一个遵循的是“一般标准”,限值为2.0mg/kg;一个是“以藻类和茶类为原料的固体饮料和胶囊产品标准”,限值为0.5mg/kg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国家药监局需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China venture 行业分析师万格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在不同的检测机构依据不同的标准得出的结果就会不一致,这会让消费者无所适从。蔡卓勤猜测,出现检测结果不一致还可能与抽样产品的批次有关系。
此外,业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新华社记者在调查时对取样产品进行检测的机构为第三方机构,并不具有权威性,应该以国家药监局的检测为准。
保健品业受诚信缺乏困扰
随着健康、绿色、长寿等理念的逐步深入,人们在养生、养老、营养保健上的投入逐渐上升。郭凡礼预测,未来保健品前景一片大好。但他同时指出,保健品行业也存在以劣充好、行业标准不规范、监督机制不到位等问题。
蔡卓勤告诉记者,目前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仍呈现大起大落的趋势,国内品牌的生存周期一般为3-5年。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企业过分夸大宣传,却忽视产品质量。
中国保健品行业也曾经历辉煌,上世纪九十年代曾涌现出太阳神、三株口服液等知名品牌,每年营收达3亿元,此后,脑白金“收礼还收脑白金”等广告也曾盛极一时,却多因为产品信誉等问题走向危机。如今,汤臣倍健作为在创业板成功上市的保健品企业,其声誉将直接关系到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蔡卓勤分析,此次螺旋藻铅超标事件对汤臣倍健影响不大,但绿A由于产品线单一,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将面临较严重的问题。
郭凡礼预测,随着保健品市场进一步规范,中国保健品行业发展将呈现健康、稳健的趋势。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保健品行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将朝着更加专业化、品牌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