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年欧洲心脏学会会议(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Congress 2002)的热线会议上,荷兰的Felix Zijlstra博士,公布了<葡萄糖-胰岛素-钾研究(Glucose-Insulin-Potassium Study (GIPS))>的结果.结果发现,在患有急性ST段抬高的心肌梗塞的患者中,那些没有出现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使用葡萄糖-胰岛素-钾输液治疗要比使用现有的最佳药物治疗得到更大的好处.
Zijlstra强调,这项包括940名患者的临床试验发现,在30天的死亡率、再梗塞、再次PCI或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等方面,使用GIP(更准确的名称为GIK)治疗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没有区别。但是,如果将基线时就有心力衰竭症状(Killip分级>II)的患者排除在外,研究者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接受治疗的患者,其死亡和MACE的发生率均有降低。
Zijlstra对与会者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主要结果是负面的。但是,这些发现至少提示,对于一些患者,这种代谢介入治疗确实有效。”在这项临床试验中,有91%的患者的Killip分级为I级。
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后,采用葡萄糖、胰岛素和钾合剂进行治疗,从代谢方面保护心肌的概念已经出现了40余年。这一概念是基于心肌缺血后,对葡萄糖的摄入量会增加这一认识而产生的。就像Zijlstra所解释的那样,有关的临床试验的结果常常是矛盾的。这种治疗只对一小部分人有效。
Zijlstra等人的研究评价了3个不同组的患者使用GIK治疗的效果。这三个组分别是血运再通成功的患者、没有糖尿病的患者和没有心力衰竭的患者。静脉内GIK治疗中,将80 mmol KLC溶于500 ml 20%的葡萄糖,以每小时3 ml/kg体重的速度进行输液。同时,持续输入胰岛素。根据每小时的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用量。
研究者报道,总的来说,治疗组的30天死亡率为4.8%,而对照组的30天死亡率为5.8%,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糖尿病患者或血运再通成功的患者中没有发现有区别。在第三组中,接受治疗的患者其30天的死亡率为1.2%,而对照组的死亡率为4.2%。Killip I 级的患者其MACE的发生率也较低。Zijlstra说,心力衰竭患者没有发现治疗的益处,可能是与心脏功能受损所致的液体负荷过重有关。
对于所有的患者,治疗组的死亡例数为23,占4.8%;对照组的死亡例数为2,占5.8%,两组的p值为0.10。Killip I级的患者中,治疗组的死亡例数为5,占1.2%;对照组的死亡例数为18,占4.2%,两组的p值为0.01。同时,Killip I级的患者中,治疗组出现MACE的例数为18,占4.2%;对照组出现MACE的例数为36,占8.4%,两组的p值为0.01。
Zijlistra总结道,“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能作出的总结就是,这种代谢介入治疗似乎有研究的前景。对于患有ST段抬高而没有心力衰竭症状的的心肌梗塞患者,相对于现代治疗方法,这是一种有希望的辅助治疗方法。”
瑞典的Lars Rydén博士指出,在Killip I级的患者中所得到的这些令人瞩目的结果,支持了在CCU中使用葡萄糖-胰岛素治疗这一概念。此外,其他的一些有关GIK的研究显示,治疗的益处可以延续至30天以上。Rydén说,“我渴望得到有关长期疗效的结果:他们可能要比短期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