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来,国内外各种抗癫痫新药陆续问世,并被批准在临床上使用。但由于这些药物在建立血药浓度与治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方面,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因此临床上的应用争议较大。本文重点介绍加巴喷丁、拉莫三嗪、奥卡西平、托吡酯、氨己烯酸及唑尼沙胺等药物的最新临床研究情况。
??加巴喷丁(gabapentin):该药的具体构效关系仍不清楚,可能与敏感性钙通道的辅助亚单位相互作用有关。该药在消化道中吸收较快,单剂量口服后达峰时间为2小时-3小时;口服不受食物影响,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60%,但与抗酸药物同服时生物利用度将降低至 24%。其吸收动力学特征表现为随着剂量的增加,生物利用度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减少,这可能是由药物转运系统达到饱和引起的。该药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也不被代谢,以原形由肾排泄,单剂量口服的消除半衰期为5小时-7小时。肾功能损害者的药物排泄量减少,血药浓度增加。该药与其它药物无明显的药物动力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拉莫三嗪(lamotrigine):拉莫三嗪的主要作用机制为阻断电压依赖的钠通道,并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该药在消化道中易被吸收,达峰时间为1小时-3小时;生物利用度高,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 55%;主要代谢物与葡萄糖酸结合后排出,消除半衰期在14小时~50小时之间(平均为25小时)。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可诱导其代谢,从而显著缩短其半衰期,合用时的半衰期在8小时~33小时之间 (平均为15小时)。相反,丙戊酸可抑制其代谢,延长其半衰期为30小时~90小时(平均为60小时)。该药的清除率(CL)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妊娠期的CL则明显增加。
??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该药与卡马西平一样也能阻断电压依赖的钠通道,在体内迅速代谢成活性代谢物而起效。母药易被消化道吸收,达峰时间为1小时,半衰期为1小时~2.5小时,蛋白结合率为67%;而其活性代谢物的达峰时间约为8小时,半衰期为8小时~10小时,蛋白结合率为38%(因而其结合部位处的药物相互作用小)。母药和活性代谢物在体内主要以非氧化反应清除。该药的有效血药浓度为3mg/L~32mg/L(平均为17.4mg/L),当血药浓度达到35mg/L~40mg/L时,出现副反应较多。
??托吡酯(topiramate):托吡酯有多个作用机制,如阻断电位依赖的钠通道、增加氨基丁酸(GABA)受体作用等;单剂量口服达峰时间约为2小时、4小时。该药如与食物同服会延迟吸收,但吸收量不减少;血药浓度与剂量呈线性相关,消除半衰期约为20小时~30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5%,与红细胞呈饱和性低容量结合。
??氨己烯酸(vigabatrin):该药能不可逆地抑制GABA转氨酶,减少 GABA降解,提高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的浓度,口服后达峰时间约为2小时。该药以剂量依赖方式增加脑脊液中GABA的浓度,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以原形从尿中排出,消除半衰期为6小时~8小时。另外该药为外消旋化合物,仅S—对映体有活性作用,而且不同对映体的体内药动学特征也不同。
??唑尼沙胺(zonisamide):该药能阻断电压依赖的钠通道和T型钙通道,也是较弱的碳酸酐酶抑制剂。口服后达峰时间为4小时~7小时,吸收较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为40%~ 60%,蓄积于红细胞内,主要在体内代谢,消除半衰期约为60小时。另外,由于存在药物相互作用和个体差异以及药效和副反应重叠的现象,所以唑尼沙胺需要进行治疗药物监测(TDM),其有效血药浓度为 7mg/L~40mg/L,临床应用以20mg/ L~30mg/L为佳。
??Tiagabine:该药的作用机制是抑制GABA在突触间隙的重吸收。口服该药吸收较快,达峰时间小于1小时,但与食物同服时会延迟,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6%;可被丙戊酸、水杨酸、萘普生等药置换,主要由体内代谢;消除半衰期为4小时~13小时(于均为7小时),如与肝药酶同用则缩短半衰期。
??Levetiracetam:该药具有较强的抗癫痫作用,对局部和全身性大发作均有效。但其结构与现有的抗颠痫药物不同,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明了。Levetiracetam的治疗指数大,有效量和中毒量相差甚远,长期用药也无耐药性或停药综合症出现。其药动学吸收与剂量呈线性相关,口服后吸收率在95%以上,生物利用度近100%,达峰时间约1小时。口服 (每日2次)可达稳态浓度,持续时间约2天,稳态浓度约为23mg/L。食物对其无影响,因而饭前饭后服均可。抗酸剂如氢氧化铝、碳酸钙也不影响其吸收;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的细胞外液和脑脊液,药物浓度接近血浓度,血浆结合率小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