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春应化所在“新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方面获重要进展,取得了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属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并荣获2007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研发期间共发表学术论文90篇,全部被SCI收录,其中影响因子>3的30篇,获得和申请中国专利45项。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用于诊断、治疗和器官再生的材料,具有延长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等作用。它的研究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和医学等领域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而生物医学的不同领域对于生物医用材料有不同的要求。
中科院长春应化所陈学思、景遐斌研究员带领生物课题组的科研人员,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以扎实的科研积累和对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发展方向的准确把握,瞄准这一国内外关注的重要方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吉林省科技厅的资助下,于2000年承担了“新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探索”项目。他们从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设计出发,制备了不同种类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并对其基本性能、功能化、材料制备、生物学评价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经过近7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探索,通过调控主链微观结构获得了功能化高分子材料,合成了新的可生物降解导电高分子材料等,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该项目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结构设计和制备出发,首次合成了立体选择度高达90%以上的席夫碱烷基/烷氧基铝配合物,得到熔点高达201℃的聚乳酸(PLA)材料。创造性地利用POM和微区红外光谱详细研究了双结晶性聚乙二醇-聚e-己内酯(PEO-PCL)嵌段共聚物同心球晶的形成过程,建立了双结晶性高分子结晶行为的基本研究方法,解释了对各种结晶行为的影响因素。首次采用了高选择性的立体嵌段聚乳酸为材料,与蛋白质药物胰岛素进行立体复合,得到了通过立体复合作用结合的高载药量聚乳酸—蛋白质复合物。创造性地提出了“乳液电纺技术”,实现了两种溶解性不同的药物同时担载和可控释放,使药物和载体聚合物品种的组合和搭配不再受“共同溶剂”的限制,完成了多种药物缓释剂的临床前实验。首次建立了全新的方法对HA/PLGA复合材料进行化学接枝改性,使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韧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制备了可用于神经修复和心脏支架材料的电活性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和用于骨修复的纳米粒子增强脂肪族聚酯复合材料等。
体内外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组织相容性好、降解时间长、机械性能衰减慢,无毒、无免疫及致突变反应。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材料在骨折内固定和骨修复材料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聚e-己内酯和聚乳酸类温敏性塑形骨外固定板已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康复医疗学科和骨科临床试用,使用效果良好,未发现不良反应,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