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9年5月第3卷第5期 总第25期
文 / 华卉 余正*
摘要:本文结合英美两国医疗卫生体制的特点,总结了疾病管理在两国的发展情况,全面分析了疾病管理模式中的相关利益主体,对我国学习国外疾病管理模式中的先进经验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疾病管理;药物经济学
1 疾病管理的基本概念
控制医疗卫生费用的高支出,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是目前世界各国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目标。这场改革的风暴席卷着世界各地,目标明确但困难重重;而这场改革的中心正是管理式医疗(managed care)的思想。虽然各国具体的实施方式不同,但管理式医疗的影响已日渐深远。
疾病管理是管理式医疗思想的主要实践,在目前的尝试和探索中多针对具体的疾病,一般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管理是基于合作的医疗保健系统,在该系统中要对病人的自我保健等进行教育、沟通和引导等。对此美国疾病管理协会(DMAA)有明确的定义。也有文献将疾病管理定义为:疾病管理是指针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各个阶段采取不同措施,提供不同服务,也就是对疾病采取“全程的管理”,以从根本上控制医疗保健的成本,节约有限的卫生资源。
2 英美两国医疗卫生制度特点
2.1 美国医疗卫生制度特点
美国的医疗卫生制度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是发达国家中主要依靠市场手段来调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和需求的国家。美国民众对先进的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的需求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这使得美国在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的同时也造成了医疗费用的高支出;同时美国的医疗保险经费主要由雇主和政府税收来提供,即依赖于私人购买医疗保险。
2.2 英国医疗卫生制度特点
英国与美国代表了当今国际上两种截然不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前者主要通过国家卫生服务体系(NHS)为全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英国的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主要由初级医疗卫生服务和次级医疗卫生服务两大部分组成,两者的具体组成不同,但都是由国家控制并自我管理的垄断组织。
3 英美两国疾病管理模式
3.1 美国疾病管理模式
前面我们提到,美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以商业医疗保险和政府针对老人和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为主,但目前在美国还出现了管理式医疗公司。
3.2 英国的“疾病管理模式”
在NHS体系下,英国并没有大张旗鼓的实施具体的项目来探索疾病管理模式,但英国也面临和其他国家一样的窘境: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上涨,医疗成本费用的压力与日俱增。
4 英美疾病管理模式的利益主体分析
疾病管理模式代表了全球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这场改革也涉及到了医疗体制中各个方面的利益。对疾病管理中的利益主体作深入的分析,有助于更好的理解疾病管理模式。
4.1 制药企业
在英美两国,制药工业是本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助推器。但在当前的全球背景下,制药工业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新药的临床试验成本不断上升、研发的生产效率下降、新药的上市步伐放缓而医药市场对于药品疗效和安全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同时医疗卫生费用的高支出使得人们普遍认为是由于药品价格过高造成的。
4.2 疾病管理服务的购买者
疾病管理公司或机构实际上是医疗卫生服务的购买者。在美国,不仅有疾病管理组织如HMOs(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等,也有一些商业疾病管理公司,他们在医疗卫生服务市场被称为“purchasers”;而在一些由政府为全民医疗卫生服务买单的国家里,政府实际上是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purchasers”。
4.3 临床医生
疾病管理模式对于医生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医生是医疗服务领域中的专业人士,他们的知识和技术代表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但疾病管理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出于对成本的考虑限制了医生对于药品、治疗方案的选择,医生的专业权威性和临床自由受到了挑战和限制。疾病管理在项目实施之初通过专家建议、疾病诊疗手册或药物经济学指南来制定本项目的指导手册从而不依赖于医生自己的个人经验。
生物谷Bioon.com推荐:全文下载(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