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26日,记者从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省不良反应报告达4648例,较往年明显增多,其中因静脉点滴所致仍居首,占八成以上,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依然排在首位。记者了解到,上半年4648例报告中,有6例死亡,其中4例因疫苗引起。
近六成不良反应由抗生素引起
据介绍,上半年,我省共报告药品不良反应4648例,较去年同期增长141.66%。
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李元启介绍说,这并不代表药品不安全,而是业内人士报告不良反应的意识提高了很多,目前98%的报告都来自于医疗机构,报告数字每年都在快速增长,但数据增多也有令人担忧的因素,那就是滥用抗生素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由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达2846例,占总数的近六成,其次为中药制剂和消化系统用药。在发生不良反应数量居前10位的药品中,头孢菌素类药物有5种。“目前很多医院都在无指征使用抗生素,如术前三天预防性输液,这也是一种不合理用药,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和指征,为何上昂贵的消炎药?”李元启十分担忧地说,不少医院会根据报告排名选择是否继续使用该类抗生素,李元启指出这也是不对的,比如说有些医院就停用了克林霉素,不良反应本来就跟药品质量无关,医疗机构更应从自身是否合理用药、规范操作找原因。
6例死亡报告中4例祸起疫苗
2007年上半年,81.7%的不良反应由打吊针引起,当年年底降到76.2%,2008年上半年再上升到80%以上,当年年底又下降到74.55%,如今今年上半年又回升到80.41%。李元启说,吊针注射的多是引起不良反应高发的抗生素、中药制剂,滴速过快等问题也可能致命,而目前各大医院输液室内根本不可能有护士专门监护,发生不良反应也得不到较好的控制,特别是严重的、迅速致命的不良反应。而且,上半年,人们往往对打吊针重视的程度不高。
李元启昨日还说,为警示市民,该中心决定今后将加大普及力度,将每月、每季度收集回来的数据加以分析整理,争取每月向老百姓做出一次分析警示。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年有6例死亡报告,其中4例因疫苗引起。专家警示,联合接种疫苗问题是否安全,要尽快进行试验。(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