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81年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病例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号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今年联合国将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确定为:“普遍可及和人权”,意在强调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的普遍可及是保护人权的当务之急。
主持人:今年12月1号是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联合国设立艾滋病日,并且每年确定新的主题,当然是为了加强人们对艾滋病的关注。那2009年至2010年的主题确定为“普遍可及和人权”,这有什么含义,请给我们介绍一下。
记者:这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世界艾滋病运动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今年6月共同发布的,“普遍可及和人权”,之所以选择这样的主题,主要是人们注意到,一些国家的法律中仍存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歧视性或惩罚性的条款,以及许多民众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的了解,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羞辱和歧视等。为此,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呼吁,各国应继续进行有效的艾滋病防控工作;维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及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和家庭的人权;力争在2010年做到人人都可以获得艾滋病预防、治疗、护理和支持服务。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说,实现艾滋病预防、治疗、关怀和支持普遍可及是保护人权的当务之急。全球防治艾滋病的举措需要以人权为基础,应该修订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具有歧视性和惩罚性的法律,这至关重要。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些理念,联合国还推出了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口号,比如说“大家都认同了我、我很安全、我在接受治疗、我很健康、我享有我的权利、每个人都应享有自己的权利、生存权、健康权”等。主持人!
主持人:那么目前世界艾滋病的形势如何,这些年联合国针对全球艾滋病防控采取的措施和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果?
记者:好的。多年来,国际社会包括联合国为防治艾滋病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积极进展。2001年6月,联合国大会艾滋病问题特别会议通过了《关于艾滋病问题的承诺宣言》,为国际社会防治艾滋病制订了统一目标和行动规划,以达到在2015年年底以前遏制并开始扭转艾滋病蔓延趋势的总体目标。在这一宣言通过8年之后,2008年全球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约为270万人,比8年前下降了17%。但是,目前艾滋病防控形势仍很严峻。据统计,全球仍有约334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008年约200万人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主持人!
主持人:再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年世界艾滋病日到来之际联合国都举办了哪些相关的活动?
记者: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以及世界卫生组织30号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发布了2009年《儿童与艾滋病》报告。报告显示,各国在防治艾滋病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尤其是在防止母婴传播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正在取得积极进展,不过仍然有许多感染艾滋病毒的儿童无法得到基本的护理和支持。除此之外,报告还对如何在年轻人中防治艾滋病、如何对已经感染艾滋病毒的儿童予以保护、护理和支持等方面的问题予以了重点关注。
与此同时,联合国总部当天还举办了一个专题研讨会,讨论如何为感染艾滋病毒的儿童提供帮助和服务。联合国相关机构以及总部设在纽约的一家致力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美国社团组织,共同参加了当天的研讨会。联合国驻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也纷纷举办相关活动,纪念“世界艾滋病日”的到来,唤醒人们共同防治艾滋病的意识。主持人!
主持人:好的,感谢沈汀的报道。在艾滋病治疗和防控方面,美国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国家,可以说代表着防治艾滋病这个领域的前沿。下面我们连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美国记者王姗姗,了解一下那里的情况。王姗姗,你好,请你给我们介绍一下美国在艾滋病防治方面的情况。
记者:关于这个问题,我采访过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负责人之一安东尼?福齐博士,他说,美国艾滋病的防控情况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明显的恶化,但进展也不令人兴奋。他说美国现有110万HIV病毒携带着,5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并发症。美国每年用于艾滋病防控科研的资金非常巨大,就国家卫生研究院而言,11%的经费都用于艾滋病的研究,这和其他很多重大疾病相比,比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精神健康相比是个很大的比例。目前,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局已经批准了30种艾滋病治疗辅助药物,能大大延长病人的生命。福齐博士说,1981年刚刚发现艾滋病的时候,病人的预期生存时间为26个星期,也就是半年多,而现在如果是一个身体素质较好的年轻人感染艾滋病,存活期限可以长达40-50年。艾滋病预防也是美国政府大力推进的领域,从咨询、派发避孕套、旧针头针管换新到防止母婴传播等等。福齐说,美国HIV病毒携带者中估计有20%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病毒,给预防造成了相当的困难,因此,美国卫生部门正在推动对高危人群的普查。